交趾軍見西軍那邊擂響了進攻的戰鼓,也不甘示弱,也迅速擂響了自家的戰鼓。
交趾軍的前軍開始踏著鼓點,開始往前衝鋒,衝向對面的西軍。
西軍的一萬步兵也組成一個嚴密的雁翎陣,長槍手在外圍,刀盾手在旁護衛,弓箭手位於陣中。眼見交趾軍開始進攻,西軍的步兵大陣也從山坡上迎著交趾軍衝了過去。
同樣是往前快速衝鋒,西軍在往前衝時,依舊陣型絲毫不亂,袍澤之間的配合依舊有度,而交趾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陣型了,基本上就是呈散兵陣型衝鋒了。交趾軍的這第一波前軍就有兩萬人,他們也是想憑著己方人數的優勢壓垮西軍,大概覺得交趾軍根本用不到什麼陣型,就能完勝西軍了。不得不說,雖然交趾軍戰力不怎麼樣,但對交趾軍的這股士氣還是頗為高漲的。
只見那些交趾軍紛紛揮巨著手中的兵器,嘶聲吶喊著,衝向了西軍的雁翎陣。
進入二百步的距離時,被雁翎陣包裹在陣型中間的西軍射手們,開始拉弓射箭,拋射箭雨。
交趾軍對此也早有準備,紛紛舉起掛在手臂上的雙層藤盾,幾個人聚在一起,互相把手中藤盾聚在一起,組成一個防護嚴密的盾陣,躲在後邊躲避箭雨。
夾趾軍戰士們手中的盾牌是用南方常見的老藤條製作,是兩層的,一層豎排,一層橫排,防禦力還是很不錯的,西軍拋射的箭雨很難射透他們的盾牌,只有零星的箭支透過交趾軍戰士們藤陣的縫隙,射入交趾軍身上。
西軍步兵只有一萬人,弓箭手並不多,只有三四千。西軍中的標準配置的步射長弓是一石二斗的強弓,拉弓射箭還是破耗費體力的。一般一個好的西軍弓箭手,連續射八九支羽箭,這雙臂也會力竭了。所以西軍步兵中的弓手只射了三輪羽箭,便停止射擊了。當然,由於兩軍在不斷的對沖,距離拉近的很快,三輪羽箭過後,這距離也不適合拋射了。
交趾軍剛才一直在頂著盾牌往前衝,此時一見西軍的弓箭手停止了射擊,不由的拿開盾牌,加快了衝鋒的速度。很快交趾軍和西軍的距離縮小到八十步以內,這已經進入西軍弓箭手們平射的距離了。
西軍雁翎陣中間的弓箭手紛紛衝到西軍雁翎陣的陣型的前面,開始彎弓平射。平射的羽箭威力要比拋射的大上許多,西軍的弓箭手用手中的步射長弓射出的那些離弦的箭支都帶著“嗚嗚”的淒厲破空聲。
不過對於西軍的弓箭平射,李德安也早得了儂智高的指點,有所準備。交趾軍衝在最前面的那些戰士,都是手中舉著很大的包鐵藤盾,身上穿著厚重鐵甲的剽悍戰士。
雖然那些西軍弓箭手平射的羽箭打在盾牌上的力道很大,把他們的手臂震得發麻,但是卻並沒有射穿他們手中的包鐵藤盾,最多便是有許多箭支插在了盾牌上面,所以西軍弓箭手的平射並未對交趾軍造成太大的傷害。
西軍的弓箭手只是平射了兩輪,便沒有繼續在射擊,一是距離已經很近了,要準備短兵相接了;二是他們還要保留一些臂力,準備接下來的短兵相接,要是臂力都用完了,待會怕是就是挨宰的節奏。
那些西軍弓箭手收起手中的弓箭,迅速推入雁翎陣的中間,把前陣交給那些強悍的長槍兵。大槍是長兵器,待會短兵相接時,頗為佔便宜。
…………
見那些西軍弓箭手退入陣中,交趾軍的戰士知道他們已經徹底頂過宋軍的射擊了,紛紛放下手中舉著的盾牌,開始最後的衝刺。
在這些交趾軍戰士眼中,這些宋軍就是射擊隊,弓箭射完了,他們便沒招可使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他們交趾勇士衝入宋軍陣中,用他們手中的長刀,一顆顆砍掉那些宋軍的頭顱的表演時刻了。
幾十步的距離,轉瞬即到,很快兩支帶著滾滾煙塵的大軍便撞到了一起,短兵相接的時刻到了。
交趾軍前陣的那些彪悍的鐵甲戰士,用手中的包鐵藤盾護住身體,撞向西軍的長槍兵。
這是他們除了抵禦西軍平射的箭支之外的另一個任務:那邊是破開西軍的密集槍陣,以便讓他們身後面的交趾軍戰士能夠衝入西軍陣型內。這是他們以前和嶺南的宋軍交戰時,常用的辦法。一旦衝入宋軍陣型內,自家那些如狼似虎的交趾勇士,很快便能擊潰那些孱弱的宋軍。
那些身穿鐵甲的彪悍交趾軍戰士,都是交趾軍中百裡挑一的好漢子,他們在營中的待遇很高,無論伙食、還是餉銀,都是普通交趾軍戰士兩倍。和大宋軍中的跳蕩兵一樣,他們都是用來衝鋒陷陣時,打頭陣用得敢死之士,都是軍中最彪悍的戰士。
以往和宋軍交戰,這些身穿鐵甲的交趾軍戰士,往往衝到宋軍陣前後,用包鐵的大藤盾護住身體,勇猛的衝撞過去,便能輕鬆的破開宋軍的陣型,那些宋軍的長槍兵根本對付不了他們的包鐵大藤盾。雖然宋軍的大槍槍頭很是鋒利,但是那些嶺南宋軍大多孱弱,又疏於訓練,想要用手中的大槍刺穿交趾軍鐵甲戰士們手中的堅實的包鐵藤盾,很難辦到。
那些交趾軍鐵甲兵覺得這次定然可以和往常一樣,輕鬆的破開宋軍的陣型,衝入他們陣中進行屠殺。
但是等到他們舉著手中的包鐵大藤盾衝上去時,赫然發現這次竟然和往常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