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驅文明對於這種生物的使用,是經驗性的,所發展出來的理論,是靠著不斷試驗得出來的經驗理論。
也就是說先驅文明並沒能解開這種生物,以及這種生物背後所代表的那方奇異世界的奧秘。
而陸禹間接地從先驅那裡瞭解到這一切,並且還要為了不洩露自身的秘密,不得不使用模擬沙盒的形式藏著掖著。
中間損失了大量的資訊,讓陸禹更加不可能以此就解開先驅數千年都沒能解開的謎團。
但陸禹還是得以瞭解到這種生物的一些特質,第一,能量屏障生物體全都來自於同一母體,也就是說數千年來先驅文明所使用的該生物全是從同一母體透過生物技術分裂出來的。
這就造成能量屏障生物非但沒有因為數千年的研究被先驅文明吃透,反而因為不斷消耗而變得越來越弱。
這也就造成了,哪怕是戰爭前線,在沒有什麼威脅的可能下,先驅文明都不會去使用這寶貝疙瘩。
所以也能解釋得通,為什麼太平洋蟲洞基地被摧毀得那麼容易,因為在先驅的眼中人類最多就是難搞一些,還不可能打到自己老家來。
而後陸禹和茱莉亞大肆深入先驅文明內陸地區搞破壞的時候,也並非每一座先驅城市都能夠享受到使用能量屏障護體的待遇。
除了那些對於先驅文明統治極其重要的城市,一般的城市甚至連一支像模像樣的怪獸軍團都拿不出手。
能量屏障生物的第二重特性,是它們在遮蔽攻擊的能量的同時,也在從中吸收能量。而一隻這種生物對能量的吸收是有限的,陸禹沒能從先驅的通感網路中找到這個值,但既然知道了這個特性,大不了就實驗性地為這種生物投餵能量便是。
知道了前面兩個特性,基本就能夠確定遠征計劃依然能夠實施,只是從難度上來說要增加許多,主要是需要投放的火力超過了預期。
但這種生物還有一個很可怕的特性,陸禹沒能解讀完全,但隱約間可以推測出一些東西,那就是這種生物在吞噬的能量達到飽和之後,可能會發生某種變化,至於變化具體為何,以陸禹的入侵手段還無法拿到情報。
有了這些收穫之後,盲點號就開始有目的性的給那隻保護新蟲洞基地的生物投餵能量,反正在這個充滿輻射的世界,原子能武器的原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陸禹的實驗並未停止,當實驗開始之後,對這種生物資訊的破解就已經成了一個不那麼主要的任務。
沙盒模擬環境,並編造出一個攜帶兩個文明級的垃圾資訊的‘爹’作為主體連線先驅的通感網路,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所難免。
一開始陸禹的基礎邏輯是以垃圾資訊作為一重安全屏障,在先驅們發現異常之後給它們看穿這一切增加一道天塹。
但他塑造的‘爹’的雛形,的確又涵蓋了先驅文明創造者的意味,同時那些難以解讀的垃圾資訊開始起了一些奇怪的作用,比如說平添了‘爹’的神秘感。
於是在陸禹支離破碎的破解下,先驅文明內部似乎開始出現對自身被創造的討論。
陸禹在很多方面都擁有足夠的智慧,但破解先驅的交流資訊這方面他著實不算專家。
經過一番討論,老船長決定搭乘飛船來到工作站。
原本老船長的身體在經過一番折騰之後已經出現了惡化,但看到自己的同胞在陸禹的影響下朝著有序的方向發展,只要順利離開母星前往新的星球,受到陸禹思想改造後的它們比起由自己帶領,生活延續下去的機率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後,它決定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去幫助陸禹打垮先驅文明。
而這對於倖存的大眼哥文明也是好事,它們如果在殖民星球上能夠順利延續發展,也許等到重新進入星際文明的時候,能夠回到母星,再次續寫文明的輝煌。
“你們的科學家在遠征號上的工作已經有了不少的成果,它們已經梳理出一部先驅文明內部的歷史脈絡。
很有趣的是,這個被我們創造,並且以通感作為交流方式的物種,依然無法避免認知的問題。
在先驅文明內部,除了森嚴的社會分工等級之外,還存在兩重文化的對立。
以宗教為中心的文化,和以科學為中心的文化之間的對立。
而這兩種文化認可的歷史,從源頭開始的許多關鍵性歷史事件上產生了記錄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