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米下深度的航行預計將持續二十天以上,因為這個深度的高壓與之前透過蟲洞探測器探測到的先驅領域大氣壓強近似。
對於遠征號來說,在有限的時間裡要進行完全近似先驅領域的各項測試是很難得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擬到先驅領域的環境中多測試一些已經算準備得不錯了。
陸禹改造後維生系統經受住了環境的考驗,在沒有作戰的情況下,船員們的生活水準與在陸地時差得不算太狠。
但同時在實用環境下,一些零件和構件元件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這也是海試的意義所在,儘可能地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臨時抱佛腳。
不過損壞或者故障的問題在航行過程中並沒有影響到遠征號地正常使用,這說明陸禹的整體設計思路沒有問題,艦體的冗餘設計也保障了足夠的安全性。
海底航行的過程中,除了要對遠征號的耐用性進行測試和修復之外,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繼續進行生產。
要生產的除了機器人跟機甲外,便是各種威力巨大的武器。
因為這些武器在M國基地的時候一旦開始建造,難免會走漏風聲,到時候還沒來得及對怪獸用上,反而會陷入敏感的漩渦。
如今在深海中航行,少了絕大多數的顧慮之後,陸禹必須在穿越蟲洞作戰之前擴充遠征號的武庫,不然到時候在先驅領域只有被圍毆的分量。
資源機器人在海底時刻不停地忙碌著,採集那些在地面罕見在海底卻可能富集的資源,自動化的生產線不斷將這些資源進一步加工到原材料的狀態。
陸禹飛快地充實著遠征號的武庫的同時,也在構想如何才能完整的貫徹遠征號的戰略目標。
進行了一系列的推算跟草稿後,陸禹召集了遠征號的所有關鍵人物。
會議室中,艦長馮廷、作戰司令休斯將軍、機甲隊長小胖哥、最強戰鬥力茱莉亞、跟著陸禹團隊混的陳天明坐在了圓桌的各方。
陸禹直接了當的提出了問題:“我們的戰略目標看起來很清晰,到達先驅領域,揍它們一頓,然後破壞掉蟲洞回到地球。
或者說的更加精煉一點,阻止先驅文明對人類世界的繼續入侵。
可一直以來,關於如何實現這件事情我們都處在一種模糊構想的階段。
如果我問茱莉亞,恐怕她只會一路殺殺殺了事。
或者說以我們強大的生產力,不斷炸炸炸?
這些日子我在完善遠征號的武備,同時也有了一些有意思的構想,我認為這會有一定的可行性。”
說著陸禹開啟了全息影象:“大家都很清楚遠征號的情況,我們的資源機器人不斷採集資源,然後由自動化生產線先加工成原材料、再加工成機器人、泰坦等。
說白了,遠征號作為基地船,就是一臺在我們控制之下不斷生產武器的戰爭機器,只不過在這些武器使用的過程中,還是以我們人為操控為主。
而對於先驅領域,我們所知的情報很有限,甚至無法去假定其邊界。
如果光是依靠遠征號,我們根本無法計算出要將先驅文明打趴下需要多少的武器攻擊它們。
既然如此,那就需要採用一些狠辣的法子,比如說在先驅領域掀起一場永遠不會停止的戰爭。”
說著陸禹再次切換畫面,一臺與遠征號近似的基地船出現在畫面中,陸禹一邊展示其細節,一邊向大家進行介紹。
“我暫時沒有對其進行命名,這種戰艦以遠征號為藍本,其自動化生產線、防偵察科技等等一系列技術都來自現在的遠征號。
唯一不同點在於,其核心將採用兩套智慧化系統。
一套是具有高度智慧化的以人類已有的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系統,另一套是以純粹的機械化來進行驅動只執行唯一命令的自動機械控制系統。
兩者的區別是,智慧化系統在我們給予了命令之後,可以自行判斷並實施適當的戰術。不過其因為基於人類現有的技術水平,哪怕我想了許多辦法,也無法完全避免被怪獸用衝擊波等手段損壞或者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