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禹的深潛課題成了他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為了完成科研課題,他沒有選擇故步自封,而是以開放的心態直接邀請了西姆斯參與到自己的工作。
在理論上此時陸禹已經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突破,他需要建造一臺複雜的機器,透過一系列的複雜物理、化學反應來將已有的初級高效能材料改造成能夠適應海底超高深度的新型高效能材料。
之所以說是改造,因為‘高效能材料’這種開掛的材料,以陸禹現在的知識水平,還達不到解構高效能材料背後原理的程度。
這一次要建造的裝置工程量卻遠超以往,根據計算,整個聯合艦隊的方舟加上內部的各種裝置甚至包括半導體晶片的總工程量,可能也就堪堪與這才機器持平。
保守估計,陸禹和西姆斯兩人的協作之下,恐怕也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將機器初步建造完畢。
然而越是複雜,對於兩名專業人士來說,卻越能體會到其中的科學之美,如果沒有俗務纏身,恐怕陸禹已經一頭扎進建造的工程中去了。
但現在聯合艦隊已經到了重新出發進入下一階段行動的時間,以陸禹在聯合艦隊的威望,進一步的戰略戰術一定要他親自露面首肯才行。
就軍事層面來講,諾德絕對是一個可靠且實幹的人。
他已經率領自己艦隊的參謀部會同紅龍艦隊的參謀部一起,設定了應對許多種情況的作戰計劃。
在戰略上,他並沒有提出太新的內容,依然是儲存有生力量以生存為第一位,至於其他有的沒的,可以放在後頭。
大家對諾德的想法沒有多少反對的意見,不過在沒有陸禹參與的情況下竟然連諾德艦隊的高層都不願直接肯定諾德的一切決定。
在聯合艦隊高層執意要求下,陸禹被請出實驗室回到紅龍艦隊旗艦指揮中心,所有人都希望他能對艦隊的未來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別看他已經扎進科研中許久,倉促回到指揮崗位後他依然是敏銳且清醒的。
大量的情報被擺到他面前,閱讀這些資訊的同時,他還不忘跟艦隊不同層次和來歷的人進行交流。
而為了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起初的幾次高層視訊會議中陸禹都沒有發表意見。
直到他從方方面面的資訊中確定了自己的想法後,最後一場最重要的戰略會議中,陸禹終於開口了。
“以聯合艦隊的實力,我們是能戰鬥跟能取得勝利的。
這一次的勝利,我們順利地打擊了敵人、擴大了自己。
那麼我在想,我們能不能繼續這樣的勝利,擴充自身的實力?
從各方面看,這都是可行的。
我們有著強有力的軍事力量、優異的創新能力和無比強大的文化自信。
這都是我們不斷擴大和強化自身的基礎。
而藉助曾經身陷海盜艦隊、如今已經是我們的同伴的戰友獲得的情報看,如今的海上和陸地都不太平。
曾經的南部非洲那塊最後的陸地,如今被許多實力不俗的軍閥割據了戰略要地。
大海之上,也有海盜聯盟這種抱有邪惡目的的方舟勢力存在。
而曾經由各國聯合建造的三艘巨型方舟組成的方舟艦隊,也在內外交困下遠遁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