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人話我都聽得懂
鄭家人一大清早就出門拜訪姑婆和姑丈,兩位老人家往常都是住在小舜鎮上那間鋪子的後院,但在府城裡也另有個院子,不大不小,地段也不是特別好,但周圍的市井氣息十分濃郁,用來養老卻好像還不錯。
“原先我們是預備著等承哥兒進京趕考之後就回去跟你兩個外甥團聚的,不過後來你們大外甥寫信來說家裡的另外幾個孩子也有的已經入學,有的則到了入學的年紀,江南文風鼎盛又是我們的祖地故鄉,他們都想把孩子們送回來讀書。”
聽了鄭七巧的這番話,鄭大福和鄭二福都是笑了起來,鄭大福說:“這個好,離得近了,我們也能更多些往來。”
鄭二福也說:“臨行前,娘還唸叨著這個事情呢,說你們本是專門陪承哥兒來讀書的,承哥兒考了舉人後就要到京城去考狀元,你們怕是也不會在江南久居了。”
袁姑丈笑道:“等張榜之後就帶承哥兒去給老太太問安,你兩個外甥也正預備著把家裡的那點生意逐漸轉移到回來。”
敘話半天,用過午飯,一大群人就急匆匆的出門登上了馬車前往貢院,他們到的時候路口還沒放開,外面卻已經等候擁擠了無數的人。
馬車是肯定不能通行了的,遠遠的就都停下來,徒步擠過人群。
鄭豐谷和鄭豐慶把各自的小兒子扛在肩膀上,生怕這兩個不到人大腿高的小東西一不留神就找不見影子了。劉氏和小胡氏也是緊緊拉著雲萱和雲桃,還要時刻回頭注意跟在後面的雲蘿、文彬和虎頭三人。
“這人可比鎮上大集的時候都要多多了!”作為不愛學習的學渣,虎頭完全不能理解這些人的興奮,不就是考個試嗎,瞧周圍那些人,上到爺爺奶奶,下到孫子孫女都過來了。
他指著剛剛從身旁擠過的一個十幾歲少年,湊到雲蘿耳邊小聲的說道:“這人剛才竟然說是來接他祖父回家的,那都多大年紀了?”
文彬走在哥哥姐姐的中間,自然也聽見了這話,就開口道:“這有啥?好歹已經有了個秀才功名,我去年參加縣試府試的時候,同一考場的都有滿頭白髮的老學生呢。”
虎頭咂咂嘴,“那就不是讀書的料,乾點啥不好非得把一輩子紮在這裡頭?”
就連讀書人文彬對這話都是贊同的,“所以書院有規定,開蒙之後參加書院入門考試的年紀必須在十六歲一下,過了十六歲就都不收了,還會勸他們放下書本另謀他路。”
可聽不聽勸,願不願意去另謀他路,就不是書院能管的了。
羅橋帶著另外兩個侍衛在前面開路,所以人都在挨挨蹭蹭的往前擁擠著,鄭小虎坐在他爹的肩膀上,卻仍是被擠掉了一隻鞋。
時間不過是未時初,舉人巷被封閉的路口才剛剛開放,巷子裡頭就已是人山人海,貢院對面的茶樓酒肆之中更是一座難求,其中的包間都是提前了半月、一月甚至是好幾個月就被預定完了。
鄭家人進入貢院對面的茶樓裡,一下子就覺得連呼吸都舒暢了許多,上了二樓進入包廂,十幾個人分坐兩張桌子,加上幾個孩子的聲音,也是十分熱鬧。
“娘,我鞋掉了!”鄭小虎翹著一隻腳跟他娘說道。
小胡氏伸手在他只剩下襪子的腳底板上輕輕拍了一下,“那就乖乖在凳上坐著。”
他才不樂意呢,“哧溜”的就滑了下去,覺得一腳鞋一腳襪的不舒服,乾脆把另一隻鞋也給踩飛了,和鄭嘟嘟繞著包廂就追逃了起來。
雲蘿和羅橋說完話後進來的時候差點被兩隻小猴子絆倒,乾脆拎著他們塞到了靠窗戶的那條凳子上,面無表情的說一句:“坐好!”
小猴子們安靜了些,又趴在視窗看外面的人山人海,從他們這兒高高的往下看,就看到貢院門口的那個寬闊廣場之上密密麻麻的的全都是人頭。
“好多人啊!”
袁姑丈也在指著外面的貢院大門在給兩位舅兄舅弟介紹,文彬在旁邊聽得津津有味,還得了姑丈了幾句誇張。
鄭大福看著這個孫子,有些高興,又有些複雜。
如果文傑也能過來見識見識這個場面就好了。
因為家裡鬧騰的那些事情,豐年連今年的鄉試都錯過了。
旁邊的桌上,姑婆也在跟小胡氏說:“你女婿今年也參加了吧?”
小胡氏忍不住的笑逐顏開,“可不,那孩子來得遲,月底才動身到府城,他爹孃兄嫂們都急死了,他還若無其事的,到後頭那幾天他更是連書都不看了,天天抱著他胖兒子遛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