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仕進父子請老村長給新生兒取名字,老村長先是客氣推辭,過後元仕進父子一再邀請下,他欣然接受下來,然後用了三天的時間,給孩子取名為元同瑾。
孩子有正式的名字,按照村裡的習俗,他應該還有一個小名字,方便大家認識他。家裡人為孩子的小名字,又起了一番爭執。
元仕進的意思,孩子不用取小名字,他以元達笙為例子,林氏則表現反對,她認為元達笙如果有一個小名字,或許他的路更加順暢。
元達笙和戚善聽著爹孃爭論,元同澤兄弟則樂得為小堂弟取一個討喜的小名字,他們小名字,現在都不願意再提及起來。
戚善聽說元同澤兄弟的小名字後,她和元達笙表示,那種狗頭或者牛頭的名字,叫的人太多了,他們的兒子還是取一個通俗易懂的小名字。
元達笙問戚善:“善善,你給孩子取一個小名字吧。”
戚善想了又想,搖頭說:“夫君,你給孩子取一個小名吧。”
元達笙想了想後,說:“我盼著他這一生平順,我們叫他順兒吧。”
戚善也覺得這個小名字不錯,但是元仕進夫妻卻說小名字要土一些,他們為孫兒取名為“石頭”,元達笙和戚善接受這個小名字,但是元同澤卻認為村裡有許多人的小名叫“石頭”。
元達笙和戚善也沒有想過,兒子的小名字會一波三折,兩人決定孩子的小名字隨緣吧。
他們私下裡直接以“瑾兒”稱呼孩子,元同澤兄弟總算商量出一個小名字,他們喜歡堂弟,思來想去,認為“喜兒”這個小名字不錯。
元達笙和戚善見到孩子們樂意,他們也不反對這個名字,元仕進夫妻也覺得這個小名字比較喜氣。
戚善在坐月子,元達笙讀書,元同瑾是一個嬰兒,睡得多醒得少,月子裡面好象見風長,出了月子後,戚善可以搬回房間,許多的時候,小小孩子給林氏接了過去照顧。
元家操辦了元同瑾的滿月禮,只請了親近的人家,柳氏和駱氏兩人的孃家也趕過來賀喜,他們想方設法想讓元達笙指點一下孩子們的功課,元達笙以要去府城繼續讀書,委婉拒絕了兩家人提議。
柳氏和駱氏過後知道孃家人做的事情,她們心裡面相當的氣憤,她們好不容易讓元仕進夫妻和元達笙忘記當年分家的事情,孃家人的作為,又會讓他們想起從前的事情。
元達和兄弟則認為她們多想了,已經分家好幾年,各自生活好幾年了,元達笙是當了父親的人,他現在會明白當年他們的心思。
元達笙去府城讀書了,他把家裡面的事情安排一番後,又和戚善商量說:“你要不要帶喜兒回孃家住一月,我聽他們說對孩子有好處的。”
戚善堅定的搖頭,這樣的天氣,她不想帶著小孩子坐在馬車裡面,而且她的姐姐們成親後,也不曾帶著孩子們回去住過一月。
元達笙在這些事情方面是尊重戚善的選擇,他在去府城讀書之前,又去了一趟戚家,向戚家表達了感謝的心意。
元希珍還是陪著祖父祖母居住,她喜歡逗小堂弟玩耍,只是小堂弟睡得時候比醒的時候多,她擔心的私下裡尋問柳氏,得到一個答案,小孩子也會乖一百天,過了一百天後,他們就會調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