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至2007年這一波股市行情來勢之猛,持續時間之長,從不到2000點的底谷一躍站到了6000多點的高位上,哪怕是平時不炒股的人都會對此有所瞭解。
事實上,陳驍不知道的是,A股指數由從2005年下半年的最低點998點漲至2006年7月份的階段性高點1750點,就指數整體漲幅來計算,已經超過自1999年5.19行情以來的兩波最大行情的百分比漲幅,最大漲幅達到75%。
在很多人看來,這已經比較逆天了。
不過很少有人料到,真正的行情現在才剛剛開始。
這波行情上漲的背景是,世界主要股票市場連創新高,包括港市也一樣。
境外市場的持續走好,成了我國A股市場走高的一個推動器。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米國次貸危機爆發前夕,國內金融市場也受到了強烈的波及。
無論如何,在2006年初至2007年10月份這個區間投資股市是安全的——前提是跟著大行情撈油水,千萬別自視甚高的搞短期操作。
所以陳驍的這一波操作,只是把自己的私人財產透過質押套現,然後扔到股市裡去就行了,完全沒有任何技術操作,也就沒有告知其他人。
老規矩,先知行情是用來填充私人小金庫的。
就像不拿公司的錢去投資企鵝和NETS一樣,大量的,單一的投資對於普通人來說缺乏風險控制的能力,這不是一個集團領導者應該幹出來的蠢事。但是陳驍又不可能告訴大家,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為他是重生者。
陳驍拿著材料找ABC銀行的馬萬軍套現的時候,此時身為ABC銀行北區中路支行行長的馬萬軍就好奇了:“又有內幕訊息?”
陳驍道:“內幕訊息談不上,只是憑著自己的經驗嘗試一下。”
馬萬軍笑道:“沒見過拿全副身家做嘗試的。”
陳驍道:“你知道我的全副身家是多少嗎?”
馬萬軍笑著說道:“那倒是,我哪兒知道陳總的全副身家。不過我的意思是,陳總的眼光向來不差,看好哪幾支股票不妨給兄弟透露一下。”
陳驍隨便說了兩支權重股,說:“最近保監會權威人士已經表示,將根據市場變化積極調整政策,提高股票投資的比例。從國內外的經濟環境來看,種種跡象表明,管理層扶持股市的態度沒變,A股市場的長期向好的基礎仍在。所以我覺得大盤還會漲一波,至於漲多少,漲多久,我一概沒有把握,你買多少,自己去判斷。”
陳驍這樣的說法,如果換了是銀行從業人員,估計一百萬也不敢貸給他。
但是馬萬軍對陳驍有一種迷之信任,他是親眼目睹陳驍是如何從一家小中介做到集團上市的。
另一方面,也就是人情世故了。
反正錢也不是馬萬軍的,他只要能夠幫陳驍把事情辦好,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自己的工資。
所以權錢不分家,追逐權利的人,並不在乎職位上的那點薪水,他們在乎的是……
對,在乎的就是“此處省略一萬字”。
此外,因為世紀中源集團增強了對中源建材的控制,至少在表面上看,中源建材的發展將更加穩定,再加上大環境的趨勢,中源建材和世紀中源的股價都有一波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