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蒙在顏蕎的引領下,對美食城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知,並且挑好了意向中的店鋪。只是美食城還沒有開盤,最終售價也就沒有出來。就算馮蒙現在就想買,也是無從下手。
陳驍建議道:“其實馮先生可以先交一筆意向金,等正式開盤之後,轉成定金或房款。”
陳驍說的這種方案,在港城一帶被叫做“樓花”,而內地後來更多的稱之為“認籌”。
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指尚未竣工的商品房在施工階段就推向市場進行銷售。
“樓花”的銷售方案,於1954年由港城大佬霍英東首創,後來大陸的房地產市場興起,被沿海城市率先引進,然後才傳入內地。
雖然“樓花”或“認籌”早就誕生了,但是在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之初,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
即使是在陳驍重生前夕的2018年,他也敢說很多人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認籌”的潛在風險和銷售陷阱。
什麼交一萬抵兩萬,交兩萬抵四萬……
你美吧!
開盤價還沒定,你抵多少,開發商就把價格抬多少。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自己。
只是相對那些沒有認籌的購房者來說,有認籌在先的購房者會覺得自己佔了很大的便宜。
所以嚴格的來講,認籌根本就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不過放到現在,2000年的尾聲,為了刺激房地產市場的繁榮,相關部門保持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睡姿。對於開發商來說,認籌的操作空間就相當之大了。
陳驍道:“我會盡快讓顏總拿出具體的流程和手續,並隨時與馮先生保持聯絡。至於這個意向金嘛,交一萬,抵兩萬;交兩萬,抵四萬。”
送走美滋滋的馮蒙,陳驍把認籌的相關事宜跟顏蕎溝通了一下。
作為樓盤銷售部老大的顏蕎,早就瞭解過認籌的事情,所以溝通起來並不困難。
總的來說,先建立售樓部,拿出認籌的具體方案,確定認籌抵扣的上限——別到時候有人提著十萬來抵二十萬,怕是要把銷售人員搞懵。
然後,根據認籌者的多少,來確定最終的樓盤價格。
另外,首批只發放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店鋪數,其餘的先按著不放,其中也包括地理位置較好的一些店鋪,統統按著不放。對外便宣稱已經被人認購了,從而製造出美食城火熱的假象。等美食城真的火熱了,再把剩下的店鋪以轉讓的形式高價出手。
這些看著很沒良知的手法,其實差不多隻是房地產銷售的基本操作。
剛需是肯定存在的。
剛需再配合一些技巧性的手法,房價就這麼被一步一步的推向了巔峰,最終在歷史的舞臺上上演了一出出驚天地、泣鬼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的重頭戲。
冬天的太陽很早的就落下了山坡。
藉著月光和施工現場的燈光,陳驍牽著顏蕎的手,走在自己出資修建的濱江路上,好不愜意。
“要不咱們給這條路改個名稱,叫做‘情侶路’,怎麼樣?”陳驍說。
“你的好意我心領了。先不說你有沒有權利改名,只怕是改名之後,一點也不利於美食城專案的宣傳。”顏蕎說。
“我就是喜歡你這麼理性的一面。”陳驍說。
顏蕎指著前方不遠處的岩礁:“還記得那裡嗎?”
陳驍笑道:“當然記得,某人掉河裡的地方嘛。”
“哈哈……”顏蕎笑著把圍巾繞著脖子纏了一圈,神色淡然的說:“那個時候真傻,還以為你會想不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