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眼前的很多事物,需要去回憶。
而回憶起來的景象,卻是比眼前的事物更清晰的出現在陳驍的腦海裡。
比如這條舊衚衕,後來會變成是通往北區最大廣場的商業街。陳驍對商業街的印象,顯然要比對舊衚衕的印象深許多。如果現在有錢,把這條舊衚衕盤下來,等到拆遷改建的時候倒是可以賺不少,問題就在於還沒有這筆錢。
只能買一套房子的情況下,陳驍傾向於購買一套建築年代較近的,地段更好的房子,這樣有助於從銀行套現。
這個年代已經有一些房屋中介公司了,但是還不成氣候,老百姓更習慣把出售或求購資訊寫在一張紙條上,往張貼欄或電線杆上貼。
陳驍也不打算找中介公司,因為他打算一次性付款,沒必要去承擔那幾個點的中介費——通常依靠中介公司買房的,除了確實沒有房源,也不懂得交易流程的,更重要的是藉助中介公司在銀行的擔保額度,進行房屋按揭。
“房屋出售,現有住房一套,位於勞工路……”陳越銘昂頭望著一張廣告條念著。
陳驍一聽就知道這房子是什麼情況。
勞工路確實有一棟舊樓,原本是一家國營廠的職工宿舍,年限比較早了,還是劃撥用地。
其他的條件不說,僅年限和土地性質這兩項就不符合陳驍融資的需求,但是他還得裝著什麼都不知道,幫父母撕下紙條上的電話,去勞工路附近看一看。
陳越銘的心中已經有了投資的初步概念,不管這房子是好是壞,只要整個市區的房價上漲,那麼它的價格也會跟著水漲船高。所以,只要賣方報的價格合適,他倒是挺有興趣的。
但是張榕不一樣,她仍然秉承著買房娶媳婦的終極觀點。
到了勞工路一看,那樓面外牆風塵撲撲的,要是再過幾年,便與周圍的城市新貌格格不入了。
用來娶新媳婦,會不會太寒酸了?
“不好。”張榕說。
“我也覺得不好。”陳驍趕緊附議。
買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陳家進一趟城也不容易,如果今天不成,改天再來,又得耽誤不少事情。
所以,他們靠著二路電車走遍了北區,總算是找到一套大家都比較滿意的房子。
位於北區正街的商品房,建築面積95平米,三室一廳,中裝。
陳越銘是覺得陳驍一個人住大了一點,但張榕覺得剛剛好,以後娶媳婦就這套房了。
找到房東一問價格:“十萬。”
陳越銘震了一驚:“十萬?你搶錢啊?”
房東看起來像個老學究,他扶了下鼻樑上的老花眼鏡,說:“這位同志,你怎麼說話的呢?”
“不是,你這也太貴了點吧,有幾個老百姓能隨隨便便拿十萬塊錢出來的?”陳越銘說。
“拿不出這麼多錢,可以考慮小一點的戶型嘛。”老學究說道,言下之意,買不起就滾蛋。
張榕原本是看中了這套房子的,可是也被“十萬”二字一錘子敲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