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奔流的河谷是天然的道路。人若是在山中迷路,沿著河流順流而下,一般能找到定居點。戰爭中,群山中的地形,一個一個盆地、谷地的人類定居點就像是能夠提供營養水分的瓜,串連起這些盆地、谷地的川穀通道則是連結著瓜的藤蔓。山地戰爭就是對盆地、谷地的爭奪,與之相隨的是對川穀通道的控制。
嵐州、憲州是一小片連在一起的山中盆地,從方山縣出發佔領嵐州、憲州,實際上就是從赤洪水谷地到了汾水谷地。能夠進攻大同府的寧武關通道,則是從汾水谷地,進入灰水谷地。沿著灰水逆流而上,就進入了大同盆地。
王宵獵從晉州,經石州進攻大同府的大迂迴,實際上就是繞過太原盆地,直接進入大同盆地。在金軍集結重兵於太原府前線時,截斷其後路。
這樣的大迂迴,想出來並沒有多麼奇怪,難的是執行。
從晉州到朔州一千多里路,都要在山間穿行。要保障幾萬軍隊的物資,使其進攻有力,在這個時代,除了王宵獵沒有人能夠完成。甚至在金軍眼裡,連王宵獵也無法完成。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王宵獵經略石州後,佔領憲州實際上就是為了進入寧武關。佔領憲州,就邁出了第一步,就意味道大迂迴戰略正式開始了。
王宵獵在石州,收復陝西,奪回麟府路,做了很多大事。在王宵獵忙碌的時候,姜敏在幹什麼?難道就只是閒在那裡,等著王宵獵把一切事情都做好?
當然不是。
姜敏在組織人力、物力,修築從石州,經平夷、隰川、蒲縣,到晉州的道路。這條路不能只行走,還要能並排行駛兩輛大車。現在道路基本完成,正在整修。
王宵獵提出戰略,姜敏負責完成。不但包括戰鬥,還包括交通運輸、糧草籌集、兵力集結諸般事情。大迂迴戰略以前王宵獵都不敢明確提出來,難度可想而知。姜敏硬是一點一點的,把這個夢想變成了現實。
來憲州前,姜敏跟梁興詳細講過王宵獵的大迂迴戰略。明確告訴他,到憲州後的主要目的是武寧關,不要管周圍的州軍。要進武寧關,先要打下寧化軍。
這一段路,其實就是從汾水谷地進入灰河谷地。兩河谷的中間山地,也就是兩河分水嶺,應該是天然隘口。如果在隘口處設立關卡,會給進攻方造成極大的困難。
但實際情況,是這一帶人煙稀少,很多地方人煙罕至。在隘口設定關卡,實際無法補給。不要說在隘口,實際上一直到朔州,金軍都沒有設防。梁興最主要的任務,是攻下寧化軍後,修築道路。
寧化軍城,位於兩山之間,中間汾河流過。軍城位於一處平地,剛好把南北道路卡死。
站在山坡上,梁興用望遠鏡看了很久。放下望遠鏡,道:“這一帶山路艱難,只要有一二百人,守死軍城,就截斷了南北道路,可謂險地。不過,對於我們來說,手中有了火炮,就容易了。”
中軍統制秦祥道:“寧化軍守軍不足百人,而且都不本地蕃兵。不用火炮,我們只要蟻附攻城,也費不了多少時間。”
梁興笑道:“既然有大炮,為什麼不用呢?注意派出遊騎,把軍城徹底封死。明天運兩門火炮過來,轟開城門!”
秦祥叉手稱是。
看了看四周的群山,梁興嘆道:“憲州到陳家谷口二百五十里,最難的不是金軍固守著險要,而是軍隊要怎麼走過去。你看這路,在河邊僅有一線,運輸物資只能人扛肩背,連騾馬都行不了。這樣怎麼行呢?宣撫想從這裡送幾萬大軍到前線,路上就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