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似懂非懂,離開了滾子車間,到了內圈生產車間。
這裡工人端進來的是經過了粗加工的半成品,放在每條生產線的前頭。後邊的機器眾人就看得明白了,都是人力腳蹬的車床。經過幾次車削、檢查,最後還要經過兩道磨的工序。再經過檢查後,裝到盒子裡。
外圈車間與內圈車間類似,工序相差不多。
與滾子車間相比,這兩個車間大致還能夠看明白。雖然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做,在幹什麼大家都能看清楚。
見眾人沒有什麼問題,林曾不多說,帶著眾人進了保持架車間。
最開始是黃銅帶,被送進一臺機器裡。到了位置,一邊的操作人員勐地一拉身邊的長杆,就聽“噗通”一聲,機器上落下一個巨錘。銅帶被切斷,並打出了許多孔。
眾人走到機器旁邊,被這驚天動地的聲音嚇得不敢說話。只是見操作人員不緊不慢,向機器裡送著銅帶。等到截斷的銅片多了,便有人來搬走。
林曾見眾人不走,小聲讓各組長通知一聲,向下一個工位走去。
這裡就簡單得多了。上面帶著孔被截斷的銅帶,在這裡被捲成圓筒,檢查之後包裝。卷銅帶的機器同樣也是由兩個人操作。一個人在架子上蹬著,作為動力。一個人向機器裡送料。
見一個銅片送進去,在輥子上運作了幾下,就捲成了一個帶孔的圓筒。看著很有意思,眾人在這裡停了一會。
從車間裡出來,林曾招集眾人。道:“你們應該很奇怪,為什麼這些工場要建在河流的旁邊。這個車間,那座切斷銅帶的機器,便是水帶動的。原理不復雜,就跟常見的水磨類似。只是這裡不磨東西,而是帶機器。”
公乘博文道:“如果沒有水力,全部用人來做,不知道成也不成?”
林曾道:“有的行,有的就不行了。人力有時而窮,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在這裡截斷銅帶,還是可以使用人力的。不過人做得慢,而且做得沒有機器好。接下來見到的,大多都是必須使用水力的工序,大家要仔細觀看。”
說完,又交待了幾句,帶著人進了後邊的車間。
這些車間的後邊就是河流,上面佈置著機器。只是離得遠,看不清機器具體是什麼樣子。
這些河,是在上游築壩之後,又另外開渠引過來的水。不管是落差還是水流,都正好設定水力機械。機器並不是直接設定在河上,那樣太過於不穩定。
一進車間,就見聽巨大的“咣噹、咣噹”的聲音。眾人看,就見跟前面做保持架那裡類似,有巨大的機械把一根一根鐵條切成一截一截。切好的鋼條,被拿到旁邊的機械的附近。然後放進一個模具裡,機器一壓,就成了要的滾子的形狀。這些滾子被裝起來,就是後邊滾子車間的毛坯了。
這裡的作業簡單明瞭,眾人一臺機器一臺機器看過去,一直走到最後。
到了另一個車間,跟剛才差不多。不過這裡是鋼管,一段一段被截下來。然後燒紅,才放進模具裡。機器“咣噹”一聲壓下來,便是一個毛坯。
從車間裡出來,太陽已經西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