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天漢之國> 第637章 試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37章 試炮 (1 / 2)

洛陽城外,折彥質看著架起來的火炮,對汪若海道:“參議,這就是火炮了?看著就是不凡!聽人說,此物比床弩厲害得多,用的人還少,戰場上真乃神器也!”

汪若海道:“初見時覺得厲害,見得多了就覺得不過如此。火炮確實比床弩、石砲厲害得多。一炮發出,可以洞穿數人。不過,要想用得好,還要看將領怎麼佈置。”

折彥質圍著火炮轉了幾圈,連連點頭。

這炮用銅鑄成,看著如此之大,必然很重,不知用了多少銅。戰爭中大量使用,要花不少錢。

汪若海在一邊看著折彥質,也不說話。王宵獵從一開始,就沒有把火炮當成秘密武器,而是大量裝備軍隊。使用得多了,大家就發現,這東西在戰場上作用很大,但還要看怎麼用。用不好,根本就起不了作用。用得好,可以最大的殺傷敵人,特別是壓制敵人。

這些新式武器,在戰場上有很大的作用。但對於指揮者來說,不能過分虧大這些作用。如若不然,就很容易過分依賴新式武器,失去戰場的優勢。或者戰術過於畸形,不能充分發揮新式武器的作用。

歷史上,當歐洲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國家,大多因為各種原因封閉落後。特別是中國,鴉片戰爭時,政治黑暗,軍隊渙散,再疊加上武器落後,戰果讓後人看來不可思議。

正是因為有歷史上的歐洲殖民全世界的例子,讓許多人對武器的好壞過於重視了。甚至有一部分人,把這種技術上的差距作為劃分文明的依據。用木棍、石塊打仗,是一個文明階段。用冷兵器,刀槍劍戟加弓弩,又是一個文明階段。用熱武器,火槍大炮,又是一個更高的文明階段。諸如此類,一直用技術把文明向上劃分。

文明怎麼可能只是技術呢?人的文明,說到底是人,看人怎麼生活。人的生活狀態得不到改善,甚至到了能夠遨遊太空了,還有奴隸制,就有些可笑。

著名的科幻作家劉慈欣,經常講降維打擊。講降維打擊的時候,喜歡舉一個例子。說是在非洲的一個殖民地,有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有兩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個孩子。不知怎麼惹了周圍部落,一千五百騎著馬的騎士,包圍了這個家庭。這個家庭惟一的武器是那時剛發明的馬克沁機關槍。結果這個家庭用這挺馬克沁機關槍,打死了來犯的騎士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跑了。

王宵獵是個較真的人,真地去查這個故事,可惜查不到。後來再一想,一挺機槍,對一千五百人,這個故事就顯得有些可笑了。剛發明出來的馬克沁機槍,能夠連續發射多少時間?一挺機槍,要壓制一千五百人,這一千五百個人都是傻子吧?還不能太傻,他們要排成非常好的隊形,才能被殺三分之二。

這個故事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即使有,也不可能一千五百騎兵被一挺機槍壓制。必然是刪去大量細節,只留下這麼一個噱頭而已。可以一次性快速拉出一千五百騎兵的,豈能只是幾個小部落?

惟技術論是不可取的。一件新武器,有可能會改變戰爭態勢,但戰爭結果,必然還需要其他因素。

什麼是高等級文明?絕不可能是依技術來劃分的。不能說你是石器文明,我是青銅文明,我就比你高階。所謂毀滅你,與你何干?聽著很霸氣,但這話不應該是由文明的人來說的。

文明,不應該只是使用工具的變化,武器的變化,而應該有其他的東西。不能認為,我是青銅文明,竟然沒有輕而易舉地消滅你一個石器文明,是差距太小。如果我是鐵器文明,就應該很容易了。如果還不行,那我是火藥文明總該行了。這種想法,實際忽略了文明更重要的東西。

前世的時候,由於時代的變化,人們對於知識也不較真,經常會有人用這種似是而非的例子。或者,為了吸引人眼球,故意普及一些看著對,實際不把話說明白的知識。

比如,人們介紹自己家的時候,會說寒門如何。就有人出來科普說,在古代,不是什麼人都能稱寒門的。甚至有人會說,在古代,你根本就沒有資格叫寒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