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大亂之後的時代,人們的思想比較放得開。許多在後世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在這個時代理所當然。城市裡的人家,小孩子長到八九歲,便僱給人家當婢僕。吃別人家的飯,省自己家糧食,還能賺幾個錢補貼家用。不是富貴人家, 這種事情非常盛行。
有人說,重男輕女是中國的傳統思想。這個中國傳統只怕也只是一段時間,一些地方才有。只要社會條件合適,中國人並不重男輕女。甚至特殊情況下,重女輕男也很正常。
有的大城市裡,女孩子如果長得標緻, 可以到酒樓唱曲, 或者被大戶人家僱傭,僱金優厚。社會風氣便不喜歡男孩,而喜歡女孩。這種情況形成風氣,引得一些文人頗有微辭。就跟王宵獵前世,因為娛樂圈工作風光,賺錢容易,一時間選秀、出道成了社會熱門話題。
這些所謂傳統,往往是許多原因造成的。既有思想上的原因,也有現實的社會原因,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現象。而不僅僅只是因為是中國人,就有這種所謂的傳統。
很多人不能夠正確看待這種現象。發現了社會上的一種普遍的現象,就覺得自己發現了什了不得的東西,非常了不起。把這些現象總結起來,說是文明的傳統,或者說是族群的共性,從而自以為是地得出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並沒有多少正向的作用。
王宵獵前世, 這樣的總結很多。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則影響深遠。
比如說中國人不團結。一個人中國人是條龍, 三個中國人就是一隻蟲了。為了對比,還想出隔壁日本,“一個日本人是條蟲,三個日本人是條龍”。說的人煞有介事,引經據典;聽的人如痴如醉,以為終於有勇敢的人,敢於對民族文化自省。
比如說中國人矇昧,人家外國人怎麼怎麼樣。說的人唾沫橫飛,聽的人心馳神往。只恨自己怎麼生在這麼矇昧的國家,如果生在外國多好。
比如說中國的孩子是“小皇帝”,外國的孩子都從小自力更生,甚至各種鍛鍊。有人甚至編了一個夏令營的故事,說中國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堪,日本的孩子如何如何強大。長此以往,民族怎麼辦,國家怎麼辦?這個故事直接影響了一代人,編的人還洋洋得意。
比如說中國人不講衛生, 外國則乾淨漂亮。其實溫飽問題解決了,中國人也很講衛生。
比如說漢族人懦弱, 少數民族勇武。還出來個什麼狼圖騰,表現少數民族的豪放。還說漢人沒有娛樂活動,少數民族吃飽了圍著篝火轉兩圈,是能歌善舞。
再比如說中國人認為紅色喜慶,還把一種大紅色稱為“中國紅”,說是中國傳統。不說歷史上中國對顏色的使用非常複雜,就是後世,年輕人結婚穿白色婚紗,也很快成為風俗。
這種例子太多太多,某一段時間,甚至還成了一種風氣。甚至有臺灣文人,對著馬桶也能夠思考人生,整理出一大段漢族的傳統文化,怎麼怎麼不行。
這些話,大多數都是小文人的扯淡。他們總結出來的傳統文化,跟中國歷史關係不大,又跟傳統有多少關係呢?大部分傳統,只是說明了前一段或者前幾段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態。
不知道什麼時候,一部分文人還多了個奇怪的想法。自己的思想不被中國人民所理解,是因為中國人太過愚昧。拿到外國人那裡,人家就讚譽有加。
思想和藝術,當然要多方學習與吸收,但終究是要從人民中昇華出來。
谷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