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宵獵道:“三千人不少了。都能合格,一年就有數萬大軍。不過,治下幾州就那麼多人口,不可能一直有這麼多人參軍。下年這個時候,有三四萬人就是了起的事情。再向後就少了。”
牛皋道:“這幾州的百姓,與北方不能比,合兵樣的人本來就少。”
王宵獵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可沒有辦法。我們只能儘量做好,讓合兵樣的人全部都到軍中來。到了軍中,還要讓他們滿意。對了,現在新野城中的軍官家眷,過得如何?”
楊審道:“新野城中還是有些冷清,不是太方便。其他倒沒有什麼。”
王宵獵嘆了口氣:“還是軍中缺錢哪!一直到現在,軍官的俸祿不能全部發放,他們的家眷就沒有錢花。現在最難的,就是缺錢!”
楊審道:“聽聞去年成都府路缺錢,轉運判官勒博文以便宜增印六十萬貫錢引,官民皆便。我們現在缺錢,能否學川峽四路,印些錢引來使用?”
這正是王宵獵想做的。有前世記憶,當然知道紙幣的重要性。可是發行紙幣,不是一件簡單事,許多東西王宵獵搞不清楚。比如發行多少數量合適?怎麼讓紙幣不貶值?紙幣的錨是什麼?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不是簡單印出來就可以了。
想了一會,王宵獵道:“紙幣要好用,首先是能真地跟錢一樣。我聽說川峽四路的錢引,是不能跟銅錢相比的。再者他們那裡用鐵錢,本來就不方便。”
楊審道:“也不只是川峽四路,其他地方也用過錢引。”
王宵獵道:“錢引要想跟錢一樣,最重要的是能夠交稅,還能買到東西。我們免了農民的錢稅,錢引對他們來說就沒有用了。現在各城的商稅也不多,用錢引有些難。”
楊審嘆了口氣:“奈何現在缺錢,許多事情做不得。若是有本錢,許多生意可以開起來,還可以收購百姓餘糧。如果能賣到外地,能賺不少錢呢。”
王宵獵思慮良久,道:“此事不可以小視,且容我再想一想。按道理來說,民間有糧,只是我們沒有錢購買,確實是印製錢引的時候。可我們佔據幾州未久,也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突然間印錢引從百姓手中收糧,豈不是跟搶一樣?做事情,不只是考慮應該怎麼做,還要想一想百姓怎麼看。”
印錢實在太容易了,對於官府來說,簡直就是無本的生意。有多少人能抵抗這種誘惑?可越是這樣的事情,越是要警惕。做得不好,會透支官府的信用,以後再做可就難了。
王宵獵的記憶裡,紙幣最好有本錢。如果所記不錯的話,徽宗朝試出來的,本錢應該有錢引數目的四分之一,才能保證不貶值。自己現在哪裡有現錢?
當然,按照後世的貨幣理論,未必就要這樣做。但王宵獵知識有限,對於貨幣理論一知半解,怎麼敢就下手?必須仔細思考,一步一步來。
能把紙幣印好,對於自己的未來發展有重大作用。這一點王宵獵不懷疑。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加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