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事,宰執入宮值守,這是歷代王朝的慣例。
只不過大明的京師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聞到過警訊了。自嘉靖年間俺答汗自古北口突入到京師城牆下,再沒有這種事。
只不過在崇禎二年,這個舊例要被打破了。
自十月二十六日,大安口、喜峰口被破的訊息傳到京師,崇禎就讓內閣大學士錢龍錫、成基命,樞密使孫承宗、副使李邦華輪流在文華殿中值守。
今夜剛好是輪到李邦華。
文華殿中,李邦華怎麼都沒想到天子會在寅正一刻時(04:15)從乾清宮出來?連忙躬身行禮,再笑著道:“臣為陛下賀。”
崇禎虛扶,微笑著道:“孟暗,不必多禮!”
早有隨行的太監將文華殿偏殿裡點得大亮。殿外寒風呼號,殿內燒著上好的無煙碳,很暖和。崇禎在殿內踱步,帶著笑容道:“寅時,又稱寅虎,正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大明也正處在夜晚和黎明的交匯點啊!這場京師戰役是局勢走向的關鍵點。”
李邦華時年五十六歲,身形矍鑠,這些時日和今上相處的久,固然以他清正的性格不會有任何的失儀,但內心裡還是放鬆的。寬慰道:“陛下英姿神武,此戰內有孫閣老坐鎮,外有袁督師眾將士用命,必定無虞。”
說到底,當今天子還只是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建奴入關,必定會來攻京師。君臣都有性命之危,天子心裡如何能不擔憂呢?
崇禎哈哈一笑,走回來,坐下道:“邦華公,朕非擔心京城會被蟎清韃子攻破,以至於你我君臣死無葬身之地。而是朕想要一場勝利,來支撐朕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李邦華微笑著聽著,感受著天子此時興奮的情緒,還有雄心壯志!
…
…
三屯營外的捷報到京師,稍後崇禎就命人傳向密雲、昌平、順義、良鄉等地的將校。
昌平。
昌平總兵尤世威、兵部侍郎侯恂是在十一月五日得知三屯營處打了勝仗的訊息。
兩人一直就屯兵在此,侯恂還曾因為火藥庫爆炸給炸傷臥床半年。在城中的總兵府裡將軍中密件給諸將傳閱,然後一起商議起軍情。
尤世威坐在侯恂下首第一,說道:“此次京師戰役,孫閣老調配四鎮兵馬。我等在昌平駐守,是要防止建奴兵犯宣府,從獨石堡出塞。或從古北口出塞。
同時為京師、順義兩地的後援。如今軍情,諸位有何說法?”
守城沒有孤城而守的。京師北面的各城(昌平、順義、密雲)之間的信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