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權傾天下第五百四十四章收發
“他來做什麼?”聽聞張佳木求見,太子的第一反應就是如此。(牛文~網
“既然來了,”他很快又作出決定,“就叫進來見吧。”
“臣等迴避。”
彭時和崔浩正在給太子講書,聽聞召見張佳木,兩人起身,向太子施禮,道:“請殿下容臣告退。”
“你們退下也好。”太子首肯,道:“你們在一邊聽,可能有些話不大好說。”
文官們已經不大願意和張佳木見面了。
彼此爵級相差的太遠了,所有的文官見到張佳木都是要主動先行禮,按大明會典的規矩,任何一級官員見高兩級以上的,都不能平禮。
大明太祖是一個工作狂,連所有的禮節都事先給子孫後代給規定下來,文官們可以侵削勳戚們的權力,化骨綿掌使的輕飄飄的,但又使人暗地鬱悶吐血,但無論如何,禮節是避不開的一道坎。
按制,凡經筵日,錦衣衛掌印官於文華殿內侍奉,而該值千百戶二人,校尉三十人,皆於殿外等候傳喚。
這對張佳木以往是個苦差,很久時間,要聽那些文官們引經據典,洋洋得意的宣講著那些言必稱經典的廢話,他是掌印官,這是會典上規定的差事,所以亦無辦法可言。
而對文官們來說,這樣的場合教訓一個掌握重權的武官重臣,也是一件值得開心會意的事。所以,每次經筵的時候,總會有一個兩個文官用歷史上的掌故來刺一下張佳木的神經,久而久之,對張佳木真是一個擺脫不掉的苦差事了。
還好,這種事皇帝也不大喜歡,沒有人喜歡盤腰板臉坐在那裡,聽著一群腐儒感覺很好的講故事,不過皇帝的嫡孫對這種事很有興趣,在孝宗一朝,經筵舉行過的次數很讓當今皇帝和皇太子這一對爺倆汗顏。
當然,孝宗也成了文官嘴裡能力和操守最強的一位中興明君……真是天知道,他還不如當今皇帝勤政呢
不過現在對文官來說這也是件苦差了,雖然君前不能行禮,不過在殿外和宮門遇到了,他們就只能向張佳木行禮了……而對張佳木來說,這是很快意的報復時刻,他很享受看到那些文官不甘的眼神,當然,還有深深俯下去的腰身。
最近已經有文官上書,請改成制,不必把每次講書的事都勞煩錦衣衛堂上官了,他已經很多差事,實在太忙。
這件事奏上,是一件無可不可的小事,皇帝當然允准了。
同時還改了升殿的規矩。以往,凡是正式朝會升殿,錦衣衛堂上官佩金牌站於御座西側,六名千戶朝服於殿前侍班,這樣做,是為了建立起一道防線,保衛皇帝的安全。
其實已經流於形式了,大家都知道,皇帝面前那些健壯的持銅頭拂塵的宦官才是“最後的防線“,不管是府軍前衛的帶刀官,還是錦衣衛的堂上官,都只是禮儀上的擺設罷了。就算是張佳木武功高強,恐怕也沒有人會把他當高階保鏢來看吧。
規矩一改,彼此可以不怎麼見面,算省了不少事。
皇帝不駕臨,文華殿就是太子在外朝的正殿。
平時在宮中他是宿於乾清宮東面的東六宮內,一應起居都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裡,但距離乾清宮太近,不免有不小的壓抑感。
只有在出臨文華殿時,面前全是誠惶誠恐的進講文官,一口一個臣惶恐,臣死罪……太子雖然年幼,但已經頗知君王之威了。
“臣,叩見太子殿下。”
因為是天天見面,所以張佳木只是一跪即起,並不需要行大禮和太子宣喻。
看著這個沒幾天就要成為自己姐夫的人,太子心裡也是百感交集。兩年前,他還是一個稚童之時,看張佳木當真是用仰視的眼光。
張佳木的武勇,胸襟抱負,為人處世的那種叫人覺得溫潤舒適的態度……這一切都是叫太子心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