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四十九章送信
王增與張佳木一揖而別,兩人在西華門外分開,王增自回在正南坊中的靖遠伯府去。天氣和暖又不甚熱,滿街的綠柳青槐叫人看了滿眼舒適。
街邊到處都是從各門進來的鄉下腦殼,看了也不惹厭,因為他們推著車或是趕著毛驢進來,賣的正是那些時鮮蔬菜。
菲菜都已經快過季了,仍然一擔擔的挑進來;蘿蔔青芹蘑菇青菜全是水嫩嫩的,一筐筐的抬了進來。
“辣椒來,辣椒來。”就在坊中最熱鬧的市口,有人叫賣著辣椒。
這玩意兒,張佳木自己宣傳,公侯貴戚們也嘗試過此味,不過,在百姓嘴裡口碑不算太好。大家覺得太過辣口,不如胡椒性溫而開胃,這玩意看著綠而巧,吃起來硬是霸道的緊,實在是遭不住。
王增自己的看法也是如此,不過,張佳木覺得市場還有待開啟,百姓一定會很喜歡這種調味品,並且會非此味不下飯,只是有待時間來叫大家接受罷了。
今春辣椒收穫已經不少,但張佳木的大棚王增也看了,辣椒非得增產幾十萬斤不可,除了準備供應京師外,還打算向遼東輸出。
“那裡苦寒,”王增記得張佳木說道:“百姓冬天要出門,就得往臉抹豬油,不然非凍壞不可。冬天吃的是什麼?就是一罈子一罈子的泡菜,沒有泡菜,就沒有下飯的物什了。這會子的泡菜又沒入辣味,一味靠酸來提味道,我看,辣椒傳入遼東,不光為賺錢,是一件利國濟民的好事。”
自己當時說什麼,也是已經忘了。張佳木為什麼說“這會子”記得自己當時還苦苦思索過一段時間。不過,在張佳木身邊時間越久,彷彿就聽他說的越多,很多事情,自己的見解到底是什麼,已經飄忽難以記憶,因為腦海中到最後剩下來的,就只是張佳木的想法了。
“王兄,”在馬上一顛一顛的,王增還想著張佳木的話:“不僅是辣椒一味,弟還要去尋好幾種神物,尋到了,我華夏生民可就不必再受苦了,真的。”
這句話,張佳木說的時候頗動感情,老實說,王增和張佳木感情很好,來往也很多,甚至也幾次看張佳木喝醉,但這麼動感情的說話,那種很動容很投入的樣子,倒是真的叫王增動容。
當時是怎麼答的,倒還記得。
“佳木,若是重慶看了你這副樣子,必定更放你不過了。”
當時似乎是這麼說的,張佳木苦笑一聲,也就罷了。不過,前一陣去錦衣衛報道之後,才知道張佳木果真利用錦衣衛在暗中的暗樁,動了行人司派出行人前往南洋諸男,三佛齊、呂宋、真臘、馬六甲等諸國都派出了行人出去。派出的使節團規模很,好幾個番國才派兩三個使者,加上隨從,最多一艘福船也就夠用了。
象是占城和交址,如果使者願意的話,可以一路起旱下去,不過,那樣就太辛苦了一些。所以宣德年間,使臣帶些物品去易物,再帶回番邦物品回來貿易,獲利以貼補,當時查了出來,宣德皇帝也並沒有追究,就這樣算了。
這一次派出的行人們名義上是睦鄰邦交,宣揚國威,自從鄭和大使之後,國朝已經不再願意負擔大規模的使節團出海,那種一個大船隊兩三萬人,除了官兵還有工匠太監等各色人群的龐大船隊已經不復存在。甚至,王增聽說過,在宣德年間皇帝索要寶船圖樣,當時的某大臣將這些圖樣一火燒了。
“這他孃的是崽賣爺田心不疼啊,”張佳木是這樣說燒圖樣的事:“就算勞民傷財,將圖樣秘藏也就是了,這造船用了幾十萬人力和數不清的物力,這才造了大船出來,就這樣一把火燒了,真是昏聵混蛋,簡直全無邏輯可言。”
邏輯是什麼……想到這裡,王增已經覺得頭暈了。
好在他的思緒沒有飄太遠,很快,又被他自己拉回來了。
這一次當真是意外
皇帝居然要自己做女婿,怎麼以前就沒看出來一點跡象……王增暈頭漲腦的想著,嘉善他倒是見過,一個明眸愛笑,有兩個酒窩的姑娘,怎麼也同妻子這兩個字聯絡不上啊。至於重慶,倒是宗室公主中王增唯一佩服的,傾國傾城的樣貌不算稀奇,皇室之中聯姻當然外貌是很重要的一條,生出來的子女是一點兒不可能醜,當然,有返祖跡象的也會偶爾出現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