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錦衣都督第三百二十九章大宴
“咚咚咚……”五鳳樓的鼓聲響了起來,這是大朝會開始的訊號。
戴著梁冠,穿著朝服,玉帶在腰,環佩玎璫的勳戚大臣們緩步而入,文武勳親分途而入,從午門到奉天門左右掖門魚貫而入。
“瞧,”蔣安道:“人都進來了,佳木,今兒你可是主角,早些過去為好。”
“嗯。”張佳木一笑拱手,答道:“賜宴無味,也吃不飽。大官,一會有了空出宮來,或是到我那,或是去你府上,我們好好聊聊。”
大約就是要說“宰肥羊”的事,蔣安一想,就是眉開眼笑,略微思忖了一會兒,便壓著嗓門道:“我那裡關防不密,你家裡安全一些,一會兒,我溜出來到你府上拜訪吧。”
“成。”張佳木簡捷一應,便算是說定了此事。
兩人一個是錦衣衛指揮,一個是提督東廠太監,是這會兒頂兒尖兒的特務頭子。他們倆在一起談話,氣場十足,那些勳戚公侯都遠遠避開,等他們說完,各自歸位,這才有不少熟人三三兩兩的上來,當然,也就是說些閒話,大家都知道,張佳木這一次封爵有望,是一件大為值得恭喜的大喜事。
“佳木,”陽武侯薛暄生性詼諧,和張佳木也是很熟,已經到了熟不拘禮的程度,當下向著他擠眉弄眼的道:“恭喜,真是雙喜臨門。”
風聲已經傳到勳戚和大臣一級了,剛剛上來賀喜的人一個個都咳的不行,想說又不敢說的樣子,看的張佳木都替他們著急。
現在薛暄也來打趣,換了以前張佳木必不饒他,不過,今天他心情大好,當下只是橫了他一眼,卻並沒有說話反駁,薛暄倒是忍不住一楞。
奉天門前地方極大,換成農民打穀的場院得有好幾十個了,不過站了幾千人在上頭,勳貴大臣們排班,光祿寺和宮裡的雜役們放桌子,預備碟碗果子,六月的天已經熱起來,廣場上又是沒遮沒擋的,又是快午時了,眾人都覺得額頭上和後背心上都熱起來,汗津津的很是難受。
好在糾儀的御史今天也不算太認真,又不是正經的朝會,大家站的差不離就行,偶爾小聲說上幾句話,或是咳上兩聲,御史們也渾當沒有聽到。
一會兒喝起酒來,就算大家不敢放浪,可是有時候皇帝卻會派人勸酒,可能,皇帝喜歡看人喝醉的模樣,引以為樂
這樣的情形下,去認真糾彈風紀,也就太犯嫌了一些。
沒過多久,樂聲響起,陳設於雲臺階下兩側的大樂只在大朝會等各種大場合使用,今天當然就是一例。
樂聲中,傘蓋羅列,皇帝在皇太子和兩位親王的簇擁陪伴之下登座。
淨鞭三響之後,在悠揚的贊禮聲中,各人隨聲拜舞,禮畢之後,場中鴉雀無聲,眾人的眼光也是時而看向皇帝或是皇太子,又或是看向張佳木。
皇帝今天看上去興致頗佳,坐在四面不靠的紫檀陽紋雲龍雕海棠寶座上,腰板挺的筆直,時不時的掀一把自己濃密的大鬍子,眼睛也是炯炯有神,頗具光采。
明初這幾位帝王,似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圓胖高大的身材,大肚腩,圓臉,大眼濃眉,面色白皙而濃密有須,算是美髯公。
這副扮相,除了仁宗皇帝不良於行,過於肥胖,懷疑是死於冠心病或是中風之外,都是百姓和大臣眼中的天子模樣。
穿著上,皇帝也很隨意。
元青色的曵撒,很素淡,只綴有幾朵小碎花,腰間革帶也是皮帶,沒有飾玉,腳上黑色的高腳靴,頭上也不是慣戴的翼善冠,而是一頂圓形飾紅色寶珠的大帽。
這一身打扮,其實是蒙古人的遺風,太祖當年去蒙古舊俗,比如左右尊卑重新以漢俗,衣飾也去胡俗而復漢風,禮儀制度也仿古而行,這就叫復漢官之威儀。
不過宮中胡風頗濃,可能是和太祖和成祖都有蒙古和高麗妃有關,大帽東珠和曵撒,便是標準的蒙古人服飾,流傳下來,大家瞧慣了,倒也不覺得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