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現場,所有人都在緊張的備戰。
網路之上,整個詩壇一片譁然。
經過了《離騷》和《俠客行》的衝擊,所有的詩人,都覺得自己看清楚了葉驚秋的底蘊。
可直到這首《將進酒》出來之後,他們才知道。
原來,他們還遠遠沒有看到葉驚秋到底有多厲害。
一首《將進酒》,每一句都是經典。
每一個字,都讓人發自內心的震撼。
無數的詩人,都在逐字逐句的琢磨這這首《將進酒》。
兩個世界幾乎相同的歷史,讓所有人都能完美的解讀這首詩。
越是解讀,就越是震撼。
越是細品,就越是茫然。
一首《將進酒》,讓整個詩壇黯淡無光。
也唯有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能與其爭鋒。
至於孰高孰低,有人認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好,也有人覺得《將進酒》更棒。
可這是兩首不同體裁的詩。
很難真正分出高下。
大家都知道,詩壇今日,乃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盛況。
甚至因為葉驚秋和涼秋的交相輝映,便是千年,恐怕也難得一見。
兩人唯一不足的地方,可能就是他們的作品都不算多。
涼秋之前並沒有什麼作品,而葉驚秋雖然有一些,但基本都是殘篇,算不得數。
可詩壇讓人驚豔,就驚豔在這裡。
真正的好詩,一首足矣!
何況葉驚秋還寫了足足三首。
一首《離騷》,道盡了鄒原之意,如鬼如神。
一首《俠客行》,說盡了俠客一生事,好似劍中之俠。
一首《將進酒》,當真是灑脫的無以復加。
詩才!鬼才!奇才!
時而道盡人生的苦悶,時而說起人生的豪氣,時而又灑脫的讓人讚歎。
葉驚秋,謫仙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