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9章 《俠客行》 (1 / 7)

無數人驚詫於這篇長詩的優秀。

但他們還沒有真正發現,這篇長詩的優秀程度,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因為,這篇長詩,本該是由這位鄒原自己寫出來的。

只是陽差陽錯之下,才被葉驚秋寫了出來。

開始的時候,大家只是驚奇,可很快,這種驚奇,隨著眾多對古歷史有所研究的文學大家,乃至考古學家發現注意到之後,慢慢化作了震驚。

童元青就是一位對古文學頗有研究的文人。

他很喜歡歷史,尤其喜歡那段名為‘戰國’的歷史。

之前在群裡,解釋了長詩所寫之人是鄒原的,就是他。

近三千字的長篇抒情詩,自然不是讀過幾次就能完全讀懂的。

在發現了這篇長詩的優秀之後,他就開始研究,甚至去尋找各種文獻查詢關於長詩所提及內容的蛛絲馬跡。

因為僅僅只憑他對鄒原的瞭解,就感覺那位葉驚秋,對戰國曆史的瞭解,完全不遜色與他。

而隨著配合《離騷》查閱文獻後,他的臉色越發凝重。

這篇長詩所寫出來的東西,遠遠比他想象中還要珍貴。

看似只是一篇長詩,但卻道盡了這位歷史人物的一生。

雖然很多地方只是寥寥幾筆,卻讓他這個古歷史文學研究者驚歎莫名。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細節,卻是他無論怎麼查閱,都找不到的。

這些,是葉驚秋自己編撰,還是他在某些野史裡找到的記載?

雖然感覺應該是葉驚秋為了進行創作,所以新增了自己的理解。

但一時間,童元青心裡還是感覺癢癢無比。

沒什麼比被時間淹沒的歷史,更能激起他探索欲的了。

忍了許久之後,他終於忍不住到了葉驚秋的賬號下留言。

“葉驚秋老師,我是童元青,喜歡研究歷史文人墨客。

對您這首《離騷》之中,有一些不解之處,不知您是否可以告知。”

後面,則是他列舉的一系列疑問。

李維很快也注意到了這條留言。

和大量沒有什麼事實意義的留言相比,這條留言,明顯與眾不同。

最重要的是,他認識留言的這個名字。

童元青,也是一位文學領域的大佬,尤為喜歡研究歷史文化,難怪他會這麼好奇。

若是普通人問,他自然不會特意去解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