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在北大學考古> 第162章:平平無奇高老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2章:平平無奇高老師 (2 / 4)

有周其鳳版的《演員建築》,有郝平主編的《燕園文物》,也有歷史系何晉教授寫的《燕園文物、古蹟與歷史》,甚至還有唐克揚寫的《從廢園到燕園》,前兩本都是校長弄出官方宣傳版,後兩本多了一些作者的私貨,不過寫的內容大同小異,互相參考,基本上就把北大各大建築的前世今生弄得差不多了。

反正這些書,蘇亦前世都翻過。等他們古建保護協會真的弄一本燕園建築宣傳本,這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藍本。

這一兩年,古建保護協會能把這本書給弄出來,把北大建築的前世今生都弄清楚,也算是大功一件。

蘇亦今天的目的地是中關園高銘老師的家中。

中關園自1952年北大搬遷至燕大時開始建設,到2002年拆遷,歷經50年,這裡曾是北大最大的家屬宿舍區,見證了北大半個世紀的滄桑。

因為對這一帶不太熟悉,所以,蘇亦就喊上馬世昌一起,倆人一個宿舍,幹啥都旁邊。

當然,要作為聊天物件的話,許婉韻肯定是最佳拍檔。

老馬這人,啥都好就是有些嚴肅,跟一本正經。

整個人都是跟宿先生有點像,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所以,蘇亦乾脆連許婉韻也喊上。

至於姚華山有些忙,今天沒空,所以,恰好是他們仨。

約上這兩位老大哥老大姐,不至於冷場,說話聊天都有個伴,也不至於在高銘先生家裡乾巴巴的坐著。

三個人兩輛車子,馬世昌騎在前面開路,許婉韻坐在蘇亦單車後面。

一輛破舊的永久牌腳踏車載著北大考古專業最靚的姐們,值了。

一路上,許婉韻也開始跟蘇亦聊著中關園的各種情況。

52年的時候,全國院系大調整,北大入住燕園,還把清華、輔仁、北師大等高校的文科部分直接併入了北大,這樣一來,燕大的校園就不夠用了,因此,需要修建一批教學樓、教職工以及學生宿舍樓。

當時,還專門成立三校調整委員會,主任是梁思成先生,副主任是北大的張龍翔。中關園正是梁思成指導清華大學畢業生的作品。

當年燕大的校址北依圓明園,南臨海淀鎮,東偏北有成府村,東偏南與中科院規劃用地接壤,發展空間都不大。

但是,北大沒有選擇向燕大的西偏南處發展,而是向東,從中科院的規劃用地中割出1000畝地,作為北大教職工宿舍所在地。

聽到這,蘇亦乍舌,“咱們北大可以啊,都能從中科院身上割肉了。”

許婉韻笑,“咱們北大豈止是可以啊,不過能拿到這1000畝地,不僅僅是北大推動的結果,而是多方推動的,當時那麼多高校文科專業併入咱們北大,清華、北師大、輔仁、還有原來燕大的,那麼多個學校,成立三校調整建築規劃委員會就是為促成這些事情,整個過程,也是多方面妥協的結果。”

不管如何,也從側面說明北大的底氣。

早年間,中關園所在的地方叫做中官村

這一片北大的新家屬區建成後,要為之命名。但“中官”這個詞,一種解釋是古代官名,另一種解釋是宦官之意。沿用這個名字,顯然不合適。

那為什麼中官變成“中關”了?

那是當年由湯用彤先生拍板定名為“中關園”,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