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調整的結果就是有一半軍艦依然承受對方最猛烈的炮火,但另一半卻能有了前面軍艦做避風港,遭受到的炮火將會弱很多。
所以這種陣型既保留了單縱陣的一半火力,又減少了損傷的可能。
當然了,火力也只有單縱陣的一半,
至於十字輪型陣,則是將旗艦護在中心,使其免受傷害。
這種陣型一半應用於應付空襲。
單橫陣則與單縱陣截然相反,這種陣型以船頭或船尾面對敵方,換句話說,就是受攻擊的面比單縱陣少了很多,受損的可能低了很多,閃避炮彈的可能性更高。
但相對的,由於只有船頭或船尾面對敵方,所以火力最弱。
而梯形陣,這不知道是哪個煞筆想出來的,連扶蘇都不知道這種陣型有什麼卯月,就不細說了。
由於在這個年代,只有大秦有這種鐵甲戰艦,也只有大秦有這種火炮,所以海戰不需要考慮太多,也不要每次都問要擺什麼陣型。
問就是拿單縱陣去莽!
除此以外,在海戰上,除了要考慮陣型之外,還有一個要考慮到另外一個問題。
那就是航向的問題。
航向一般分為同航戰、反航戰以及T型戰。
同航戰顧名思義,就是雙方的都以相同航向行駛,反航戰就是雙方以相反方向行駛。
T型戰則是一方正常行駛,另外一方以船頭面對對方的方向行駛,俯視來看,就像一個T字一樣。
正常來說,航向影響命中。
比如說同航戰,由於雙方一直保持相同航向,所以就間接地等於雙方都列單縱陣將其中一舷暴露在對方面前。
同航戰之下,雙方的命中一直保持最高,如果雙方一直保持同航戰,只要炮手不是瞎的,命中率幾乎可以一直保持100%。
而反航戰則不同,反航戰由於雙方以相反方向航向,所以間接地等於雙方都列單縱陣將其中一舷暴露在對方面前。
在雙方接舷之前,命中率會逐漸上升,在雙方船身完全相等時,命中率達到最高。
隨後雙方以相反繼續行駛,逐漸遠離對方,此時命中率逐漸下降。
而T型戰則比較複雜,它相當於雙方其中一個以單縱陣,而另外一方以單橫陣接敵。
所以其中一方火力十足,但命中率捉急,而另一方命中率較高,但火力嚴重不足。
由於現在只有大秦有鐵甲戰艦,而且也只有大秦有火炮,所以扶蘇和李維都表示,別問,問就是列單縱陣打同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