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而為,就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可這個問題絕對是敏感的問題。
任何一個朝代,想要動官吏制度,那絕對會出現流血事件,輕則朝局動盪,重則大臣落馬。
不是危言聳聽。
宋朝,王安石變法出名吧!
大宋臃腫的官吏制度,你當時皇帝和文武大臣都看不到嗎?
不,不,不。
不可能看不到,古代能當官的人,那都是沾上毛比猴都精的人,怎麼可能看不到。
大多數都是不敢說,不敢動。
因為他們也是既得利益者。
正職只有一個,但是副職我可以多設立啊。
吃國家的虧空不香嗎?
所以這個問題極為敏感。
但是扶蘇還是動了,他有底氣。
現在各個地方衛所基本上已經建立完畢了,能跟正常運轉了。
現在每個縣的縣尉,縣令權利都受到了極大的壓制。
以前縣令就是土霸王,這個縣他說了算,皇權不下鄉!
意味著皇帝靠縣令和縣府的一班成員管理這個縣,極為容易滋生貪汙腐敗的問題。
縣尉更是掌控一縣兵馬,掌控著武裝部隊,更是威風霸道。
民生好壞,全看縣令縣尉這幾人的為人如何。
但這是絕對不行,靠自覺性去管理國家那不是開玩笑呢嗎。
所以衛所制度來了,雖然衛所長官不直接插手地方管理,但是讓所有人的頭上都懸了一把刀。
在旁邊兒深深的埋了一顆釘子。
但是由於沒有直接參與管理,官員們還可以忍受。
皇帝嘛,比天大。
但是這次扶蘇要動官場制度,一下子就有人坐不住了。
“陛下,不可啊!這可要出大事的啊!”說話的人垂垂老矣,看上去快有六十多了,走起路來顫顫巍巍的,扶蘇看的都害怕,害怕這人一頭就摔倒在地,自己還得給他算工傷。
“趙大人有何高見?”扶蘇早就知肯定有人會反對的,也沒意外,隨口問了一句。
趙大人也就是趙溫瑜,此人是九卿之首的奉常。
眾所周知,秦朝最具有開闢性特色的官制就是三公九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