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又招收了一批六到八歲的孩子,這些孩子是各府親兵的後代。
有了山長,從軍校開學,堅持到現在的學生,發現一切都變了。
先是整頓宿舍,鋪床,被子要疊成豆腐塊。
吃飯時,食堂裡點上一根香,一炷香時間內吃完,不許剩下飯菜。
訓練也不一樣了,寅正起床洗漱,出來列隊站好,先跑圈,圍著操場,保持隊形一絲不亂跑五圈。
接著去跑馬,也是保持隊形跑馬,這個有點難。
以前騎馬亂跑,痛快的很。
現在要小心控制馬頭,超出一點,或是落後,都會被教館抽鞭子。
學文也不一樣了,以前必學的詩經,論語,只要懂了,會背就好,主要是練字。
文科老師不幹了,拉著李文碩訓斥,“你這樣怎能教好孩子,你這是誤人子弟。”
李文碩問他,“考武舉,詩經論語重要嗎?是,武舉中有文試,但真的沒那麼難,對不對?
他們將來要上沙場,若是你教的聖人之言,能讓他們站在城樓上一通說,成功退敵的話。
他們從此不學武都行,你說是不是?”
文科老師怒道:“你也是讀書人,這樣說,簡直有辱斯文!”
武將要個屁斯文!沒看增加了韜略方面的課程嘛!
軍校在李文碩的糾正下,一點點走入正軌。
小十一滿百日的時候,李文碩才驚奇的發現,兒子能支起腦袋了。
作為寵孩子的爹,李文碩嚷嚷的滿府都知道,感覺他兒子支起腦袋,像是人間奇蹟一樣。
姜婉寧根本不想搭理他,有了兒子,夫君就變了,完全是二十五孝的爹。
連術被從北地叫回來,帶回了賀氏的信。
“夫君,嫂子說,開墾土地可以,但人手不夠啊!”姜婉寧把信遞給了李文碩。
這裡人的說法,江南是糧倉,可李文碩深刻的記憶中,北地才是糧倉。
北大倉啊!黑土地絕對高產,而且,他喜歡吃東北大米。
可這邊卻說,北地貧瘠,環境不好,地廣人稀。
這不是胡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