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陳牧剛起床就迫不及待的開啟部落格,看下面的評論。
“其實寫得挺好的,不過不是我的菜。”
“很不錯啊,把歷史寫得很好玩。”
“不錯,像真的,跟歷史書上乾巴巴的人物不一樣了,有血有肉多了。”
陳牧奇怪,好評不少,但熱度明顯沒起來。
後來一想,這種文章喜歡的人自然喜歡,但不喜歡的人也不至於去罵,看一眼看不下去,關了就是。
這就導致評論區一片“挺好的”,但沒有熱度。
要是這樣下去的話,估計後面還是跟現在一樣不溫不火的,只能在小眾圈子裡自娛自樂了。
陳牧嘖了一聲,看樣子還是得找一個爭議點,不然還真是火不了。
但平白無故的去找事,那不就很不佔道理?
正想著怎麼抄熱度,一條評論猛的出現在陳牧眼前。
“有人說是狗屁不通,有點迷糊,這寫得還好吧?把歷史人物演繹了一遍,又不是真的史料,沒必要那麼真實,當成一般的科普讀物就行了。”
有人罵了?!
陳牧大喜,隨後點進了這人的微博。
這人是個大學生,第一條微博就是在分享《明朝那些事兒》的讀書心得,但底下的一條評論把陳牧給罵得狗血臨頭。
“看的什麼狗屁不通的文章?!做學問你得好好學習!不要看這種不三不四的玩意!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有這時間你多來學校做點報告,再有下次,你今年就不要想畢業了!”
陳牧一臉懵逼,雖說《明朝那些事兒》是有點私貨,但用來做一般的科普讀物那還是綽綽有餘的,沒必要這麼罵吧?
說著就點進了那條罵人的微博。
宋青匯?
這人誰啊?
陳牧一臉茫然的看了下去。
頭銜還挺多,經濟專家,生物專家,教授。但就是沒有跟歷史有關的頭銜,陳牧還以為這專家是因為自己的不專業才罵的,但接著看下去都被氣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