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電影協會只是一些京圈的導演、演員的俱樂部,但發展到後來就有那麼一種壟斷的意思,不是電影協會的成員,在電影上幾乎很難接到什麼好角色。
而電影協會的權力也由此開始發散出去,最終電影協會越來越龐大,幾乎壟斷了所有京圈的資源。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是電影協會的成員,但加入電影協會確實能在影視這條路上走得更為輕鬆。
就算一開始不是,走到後來,不是也是了。
也就是陳牧這個異類,沒有什麼資源也帶起了一大批的電影演員,如王寶寶,段奕鴻,徐錚,黃柏幾人,他們一開始就不在電影協會的邀請名單中。
但等他們出名之後,電影協會就立即找上門來。
那時候陳牧跟電影協會已經鬧翻了,他們也就拒絕了電影協會的邀請,這也導致了他們接到的通告越來越少,雖然不至於沒有,但相比他們的身價,那些通告根本就是在拉低他們的咖位。
不然憑藉段奕鴻的實力,怎麼可能真的接不到戲。
而陳牧這一次的“青年導演扶持計劃”正好打在電影協會的軟肋上,明面上只是扶持新人導演,但新導演能請得起什麼大牌明星?肯定也得啟用一些影視新人。
所謂的影視新人,可能也不是真的新人,而是沒有加入電影協會的那一批人,他們有演技,有資歷,唯一欠缺的就是一次出鏡的機會。
這一次陳牧的計劃幾乎將電影協會排斥的這一群體一網打盡!
立馬扭轉了跟電影協會的攻守之勢。
回去之後,陳牧跟沈如靜、寧幼薇以及公司新入職的高管制定好了“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之後,就將詳細的內容準則發到了公司的官網上,有想要參與這個計劃的新人導演,可以上官網下載列印,填寫完資料後,郵寄到資金有限傳媒的辦公室。
經稽核批准之後,就能夠正式開啟專案。
而陳牧給的啟動資金不多也不少——五百萬。
一部小成本電影差不多了,要是票房超過起始資金,那就可以參與第二輪的“導演計劃”。
訊息公佈之後,電影協會那邊反應也很迅速,立馬發出了一份協議——“青年導演晉升計劃”。
內容跟資金有限傳媒公佈的計劃差不多,幾乎可以說是完全複製了陳牧的計劃。
引得網友們不停的調侃。
“牛逼了啊,牛犢子不動你們不動,牛犢子一動你們一動不動的就抄了過去?”
“這話說的,牛犢子動起來跟著動的不就牛子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