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回禮諸事,一個月的時間也就過去了。bin惑
這一個月來李欣不得片刻空閒,家裡家外的事情都要處理妥當,總算將對外應酬的事辦得妥帖下來,如今要考慮的便是揚兒附學的事了。
更何況春日來臨,春耕諸事李欣還要與關文商議一下,村中的田地自然不能空著。
此番搬來鎮上,李欣自然想給揚兒找家更加正規些的學塾。請得起好先生的大家族不是沒有,那種先生多半也是從大家族中出來的,對於詩文解說和朝政針砭時弊上看法更加深入一些,當然教授的觀點也就更為正統些。
揚兒啟蒙是在傅先生那兒起的,蒙學自然紮實。要是想再往深了去學,找一個好先生便是極為重要。
只是揚兒喜歡學醫,恐怕對讀書一途不是很熱衷。再者說那大家族開辦的學塾,多半是為了教養家中子弟,收附學的學子也只是讓先生獲益,更加是讓家中學子有個憂患意識,知道在外也有優秀學子與他們競爭。
從某些方面來說,外來附學的學子可能會受到排擠,甚至是欺負。
這便是李欣萬萬不想看到的。她所遲疑的也在這個地方。
關文也將揚兒附學的事情裝在心上,一邊忙生意,一邊便朝自己商場上的朋友打探。還真給他問到了幾家。
回來跟李欣說起,李欣沉吟片刻後道:“太大戶的人家不要,還是找那種中等大戶的·人口不會太多,壓力也不會太大。”
關文點點頭:“我瞧著溫家不錯,他們是書香門第,只不過後來沒落了,但一家子都是讀書的,聽人說全傢俱是守禮之人,而且有讀書人的清傲氣,也不會隨意給外人眼色。家中教書的先生便是他們自家的子弟,性子也溫和·且等著下一年府試去考取舉人功名。”
李欣細細聽關文說了溫家的一通事,覺得溫家在輝縣倒算是相當低調的一戶人家,是京中溫家大族的一支分支,和京中溫家還有著聯絡關係,算是一家清貴,極為守禮。
李欣心中便有些首肯了溫家,又讓關文往溫家打聽,看他們還要不要收學子。她則將揚兒叫來,細細跟他透露了這些事情。
揚兒已經大了,很多人情世故李欣也在慢慢教給他。可能是這段時間跟李欣四處登門回禮·他也多了不少見識,言語談吐之間已經有了些氣候,惹得關文說他都已經是個小大人了。
揚兒聽了李欣的話後點頭道:“娘,我覺得溫家挺不錯的。要是他們要收學子,讓爹帶我去瞧瞧。”
揚兒言下之意便是他還想再看看這溫家對不對他的脾性。
到了鎮上以後揚兒來往安和堂的次數越發多了起來,李欣也不攔著,吩咐了人隨身跟著,也任由他去。他身邊兩個小廝一個喚聽九的,一個喚申胡的,都是十一二歲的年紀·一直都跟在他身邊,也算是多了兩個玩伴。
關文的訊息很快,第二天便告知李欣·溫家還打算收兩個學子,揚兒正好可以去補這個缺口。
於是關文便帶了揚兒去溫家走了一趟,回來後揚兒很高興,纏著李欣說了會兒話便要去見悠悠。關文笑對李欣說道:“他對溫家很滿意的,溫家那個小少爺跟他年紀差不多大,兩個人沒說一會兒話便玩在一起了。”
李欣鬆了口氣。
揚兒是個大方的孩子,能一去就交上朋友,讓李欣很欣慰。
於是便定了讓揚兒往溫家附學。隔日李欣準備了禮物還專程帶著揚兒往溫家去了一趟·溫家太太言辭溫和·雖然一家人看著的確有些古板,但那位雙十年華的先生倒是挺博聞強識的樣子·談吐溫和開明,李欣鄭重將揚兒託付給溫家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