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李欣做東,她自然是要擺出主人的譜,暗中跟杏兒打了眼色,請她在中間活絡氣氛,自己則去安排席面。[ 找素材就到吾讀]
大家都是近親,雖說馮德發還沒娶阿秀,但這婚事兒是板上釘釘了的,馮大娘母女跟李欣也算是相熟,除了跟關氏還有些處得不大熱絡,面上倒也都是客客氣氣的。
關氏也不先去跟馮枝枝說話,而是挨著了馮大娘聊天。
因一桌女眷裡面就只有她們二人的輩分相同,其餘的都是小輩,所以馮大娘也沒有察覺關氏又別的目的。
關氏問了馮大娘的歲數,笑稱自己比馮大娘要小上一歲,便叫了馮大娘一聲馮姐。
關氏笑對馮大娘道:“以往跟馮姐不大熟,再要不了一兩年大家便是正經親戚,也不知道馮姐家中還有哪些人?”
馮大娘便回道:“家裡邊兒還有孩他爹,大兒子跟大兒媳婦,德發,和兩個閨女了。”馮大娘指了指馮枝枝和馮椏椏:“就她們姊妹兩個。”
關氏便又讚了馮枝枝和馮椏椏兩句,順勢就打量起馮家兩個小姑娘來。
馮枝枝自不必說,長得俏麗,性子又好,待人接物落落大方,看起來便是個當得起事兒的,沒有一點兒小家子氣。關氏一看就覺得不錯。
只是也不好意思打量馮枝枝太久,視線便又轉到馮椏椏身上。
然後關氏便頓了一下。
或許是關氏打量馮椏椏的時間顯得有些長了,馮大娘心中也焦急,輕聲對關氏說:“妹子。[]我這么女……小時候發過燒……”
馮大娘話沒說滿,但關氏自然是聽出了這其中的弦外之音,當即面上便有些訕訕的,既為自己揭了馮大娘的瘡疤而懊惱。又很是埋怨李欣沒在之間跟她提一下這個事兒。
其實這事兒還真怪不了李欣。平常馮大娘來家都是帶著馮枝枝來,哪知道這一次卻把馮椏椏也帶來了。
李欣去廚房做了幾個大菜,馮枝枝幫著她來端碗端碟。忙過之後就坐,關氏便稱讚起馮大娘教女有方,說:“我這是下邊兒沒閨女,我要有個閨女,能有枝枝這孩子一半乖巧聽話,我也就知足了。”
馮大娘忙謙遜了兩句,關氏不著痕跡地打量馮枝枝。見她臉上沒有驕傲自滿的神色,而是乖巧地低下頭去,心裡對馮枝枝的喜歡又多了一層。
然後又把視線移到馮椏椏身上去,情不自禁地就皺了下眉頭。
這神情落到李欣眼裡去,李欣則有些尷尬。
關氏因著阿秀的事情對馮家也不上心。平日裡別說跟人打聽馮家,就是逢年過節一起吃個飯,關氏也是見著馮家人便繞道走,不大想跟馮家人打交道。是以李欣心裡也明白,關氏對馮家的事情並不是很清楚。尤其是馮椏椏這個姑娘。
李欣招呼著大家吃喝,有杏兒調節氣氛,又有揚兒和小康在一邊逗趣,場面倒是沒有冷下來過。
飯畢,大家都往後屋的大客廳去休息。大門敞開了來,空氣流通,很是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