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姓和家族對不上號,傅夫人少不得懵住。
杏兒開口解釋了一番,末了道:“如今便都是我們家的孩子,兩人便是堂兄弟,同來同往。”
傅夫人感嘆道:“你們真是心善之家。”
傅先生答應收下揚兒和小康。叮囑了要自備的東西,並說了要教的束脩銀子數目,也不過是每月半兩銀子,實在是便宜。
如今看來傅先生人還是豁達的,於金錢上並沒有多少計較。
其實不然。傅先生只負責教書。並不提供學子的筆墨紙硯和書本,需要用。都得自己去買。而顧先生他們束脩收得相對較高,實在是因為文房四件等東西都是他們備下的,學子只用便可。
揚兒和小康便開始成為讀書郎了,每日一早去,午間在那邊吃一頓,下晌回來。當然,午飯還是自備的,若要吃新鮮的,先生那裡需得另付銀錢。
家裡先是阿妹出嫁,再是揚兒唸書,如今關文也隔天才回來,一下子便顯得冷清了。除了老關頭,也就只有杏兒常來坐坐,妯娌兩個聊聊新出生的娃子。
關武已經去請道士看了,道士說小娃子生來帶火,五行缺水,若是不使個水旁的字給壓著,有引火燒身之險。
杏兒便急了,這事兒一家人聚起來一說,老關頭也舍了要什麼“繼”啊“承”啊的名字,正巧小康和揚兒看百家姓翻到一個帶了火旁的耿字,關武大掌一揮便說定下這個字。
關耿。
這個名字便被定了下來,以後也不用小娃子小娃子地叫了。
老關頭讓請了村裡的老人做見證寫到了族譜裡邊兒,闔上族譜的那一刻便老淚縱橫。
閒著沒事兒,李欣也跟杏兒嘀咕了要套個車。關文沒有時間,李欣便只能找了木匠造了個車胚子。
頭疼的便是這拉車的。
李欣倒是覺得馬腳程快,可紅歡被關文騎去了,況且一般而言馬這種用於行軍打仗的牲畜是不好買的,程式挺複雜。買個騾子或者驢吧,李欣又覺得有些傻乎乎的。
杏兒笑她:“又不是沒坐過驢車和騾子車,這會兒倒是覺得上不了檔次了?”
李欣橫了她一眼,想了想還是決定去買頭小毛驢回來。
好歹也算是有車一族了不是?不但自己以後出行方便些了,就是揚兒和小康,要是哪天腳疼不想走路去學塾,也可以坐了車去。
主意拿定,李欣便託人去買了只小毛驢,花了七兩銀子,瞧著年輕力壯的,還不怎麼亂叫。
聽說驢叫是很難聽的。
紅歡那處馬廄就暫時讓這頭驢給佔了,揚兒和小康回來後驚奇地圍著這頭笨驢轉悠,笨驢頓時發出了難聽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