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劉氏也沒動那筆錢。她悄悄找了李二郎,讓他拿出點兒錢來給他媳婦兒買點兒好的補補身子。頭三個月是最關鍵的,江氏是頭一次懷胎,也沒個經驗,去抓點兒安胎藥啥的給她溫著身子,讓胎兒坐實了,以後月份大了她才不吃虧。
要說劉氏也算是難得的好婆婆了,不像別人家的婆婆對媳婦兒是動輒打罵。兩個兒媳婦對她也孝順,她那河東獅的名頭只在外邊兒響亮,在家裡,她那兩個兒媳婦可不認為自己的婆母像外邊兒傳得一樣。
其實劉氏之所以從來不給媳婦臉色看,多多少少還有因為李欣的關係。她就想著,自己女兒在那種地方受欺負,自己這個娘啥都做不了,但總能給她積積德。別人家的閨女到她家來,能對人好些就對人好些,只希望女兒在那種地方也能得人照顧一二。
李欣回家,劉氏隱隱還覺得是自己的誠心和對兒媳婦好積的德讓老天爺把閨女還給她了。那麼以後她對兒媳婦還要好點兒,福分積得更多些,讓閨女也過上好日子。
李二郎自然是滿臉高興,不住地點頭,擁著江氏傻呵呵笑。
大郎和張氏見他那樣也想起他們有山子那會兒,不也跟二郎一般似個傻子一般樂呵嗎?二人會心一笑,徑自去忙活。現在江氏懷孕了,家裡的家務負擔在張氏身上更重些,而二郎陪伴江氏的時候也多了。好在地裡的活計都差不多了,李大郎一個人也忙得過來。
大暑很快到了,溫度拔得老高。相伴而來的卻也有一場一場的暴雨。李家人忙活著給水稻揚花灌漿,卻又擔心水勢太大把水稻秧子給淹了,每日每日都要去地裡看。有時候李大郎頂著斗笠下田,張氏總是跟他說小心水蛭鑽肉裡啥的,李大郎都一一應著。
趁著一日天氣陰陰的,沒出太陽也沒下雨,劉氏便決定去荷花村訪訪關家了。全家男丁都待在家裡,江氏懷孕也不能跑那麼老遠,劉氏便讓李厚仲和大郎二郎幫著看好山子和小兜,她帶著張氏去荷花村。
臨去前李欣卻也收拾妥當出來,說要跟她們一起去。
劉氏立馬瞪眼,“你去做啥?好好待在家裡頭。”
“娘,那是我的親事,再說我也沒啥好避諱的,我的情況人家又不是不知道,有什麼不能出門的。”
李欣不理,拍了拍腿邊的灰,俏生生站在劉氏面前。張氏跟這個小姑相處日子也不短了,知道她是個說一不二的脾氣,勸劉氏道:“婆母,讓妹妹一起去吧,到底是她自己的婚事兒,讓她看著拿主意啥的也沒錯。”
劉氏無奈,只能依了李欣。
荷花村離李家村也不算近,她們三個搭了一個要出村同鄉的牛車,下車的時候付了三個銅板的錢。
夏季最熱的時候,是荷花開得最豔的時候。
荷花村以荷聞名,劉氏三人步行到了荷花村村口,遠遠地就看見村口附近有一灘荷花池,裡面白的紅色開得正豔的荷花映著那無邊無際的荷葉,端的是讓人心曠神怡。劉氏“嘖嘖”了兩聲,點頭說道:“這荷花村的景色還真不錯,以前還沒發覺。”
劉氏少有來荷花村,乍看到這副場景還很有些讚歎。張氏也是一臉認同,附和她婆母,“夏天挺好的,摘了荷葉泡水喝,還能採蓮子吃啥的。”
評判了一番荷花村的景色,劉氏便問著關家的路去了,順道沿路打聽關家的事。
路上遇到一個穿著麻布衣裳的爽利婦人,一聽問的是關家,立馬擺手道:“這個時候可別去關家,亂著呢。”
劉氏立馬問道:“咋的啦?他家出啥事兒了。”
“這……嬸子您看啊,咱也不能背後說人是非不是?”婦人還是擺手,“人家的家事兒,咱們不好渾說。您是他家親戚?”
劉氏搖了搖頭,抿了抿頭髮隨意笑了笑。婦人也是個看得懂事兒的,一般這種情況就是來訪人的了,那她就更不能說關家的事兒了,要是一個說不好,這不成戳媒了嗎?只是,關家就只有他家老大和老四沒成婚呢,老六還小也不該考慮這事兒。是給老大說的還是跟老四說的?咦,不對呀,不是說關家老四親事兒已經定了,是胡家的姑娘嗎?
一邊這樣想著,婦人一般跟她客套著,“嬸子是打哪兒來啊,以前沒見過您。”
“就隔壁村兒的,沒事兒過來溜溜,聽說你們村兒荷花開得漂亮。”
劉氏也跟人打哈哈,也不透露自己打哪兒來,來做什麼。如果跟關家的事兒沒成,就當自己今兒沒來過,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