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祖以來,燕國便有個不成文的習俗,但凡男女成婚,大禮前十日須得齋戒三日,前往無相寺虔誠禮佛完畢,兩人方可結為夫妻。
無相寺始建於太祖年間,距今大約二十多年左右。傳聞此寺最初兩年前去燒香拜佛的人並不是很多,然而就在十六年前,寺中有一日突然來了一個姿容絕美的女子。未過幾日,寺中原先主持不知何故決心遊歷四海,一心求佛,於是便將自己的主持之位傳給了那位絕色女子。說也奇怪,當時寺中長老數多,但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那位女子即位。自那女子接任主持後不到一年,前去無相寺拜佛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城中流傳,凡是經那女主持指點後的人,無不消災解厄,平安幸福。後來這事傳到了太祖耳邊,於是太祖便帶著宮中數人前去無相寺尋求真偽。沒有人知道當時那位絕色的女主持和太祖說了什麼,眾人只知道待到太祖回宮之後,他便將這位女子封為國師,而無相寺則一躍成了燕國的國寺。
無相寺建在鄴城一條清幽僻靜的小路盡頭,頗有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味。入得寺中,蒼綠的古木隨處可見,大殿兩排的偏殿前,被人栽植了不少菩提樹。此時正是清晨太陽初升之時,寺內的鐘樓上,一個披著袈裟的小沙彌一下一下有力地撞擊著寺鐘,剎那間,悠遠的餘音響徹整個寺宇,別有一番宏偉雄壯的氣氛。
依照禮制,顏落怡需等到慕容翊和乞伏西平上香完畢,她才有資格上前進香。於是,她便執著柱香靜靜地候在一側。冗長的儀式之後,顏落怡聞得之後各偏殿可自行跪拜,於是樂得偷個閒,跑到了正殿的前院。
早在進入無相寺之時,她便發現正殿的前院有棵參天的銀杏。據說,那棵樹是春秋時期齊桓公始建鄴城之時種下的,到現在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顏落怡信步走到銀杏樹前,發現枝繁葉茂的枝頭上飄揚著不少或青或黃的竹簡小片。
“姑娘,許個願吧。”這時,銀杏樹前某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喚住顏落怡。
“若是將自己的願望寫在竹簡再拋到這棵千年銀杏上,姑娘的願望不久便可以實現了。”
顏落怡自問不是個特別信奉這類許願之說的人,但不知怎麼地,當她望著眼前這棵參聳入雲的千年銀杏樹時,她的心底驀地湧現一股奇特的感覺,彷彿冥冥之中有什麼在牽引著她一樣。
一願早遇故人,家人團聚。
二願心系之人,皆能安康幸福,無所牽絆。
三願得一心人,白首不離。
顏落怡在竹片上寫下這些,默唸了幾句,閉起雙眼,雙手合十著將自己手中的許願條拋到了粗壯的樹枝上。當她睜開雙眼,看到自己的竹片成功地掛在了枝椏上,她的唇邊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意。當她轉身的那一瞬間,她的視線突然落在樹的另一端,當她看見彼端樹下立著的人時,她的笑容頃刻凝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