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再向偉大的袁隆平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畝產一千五百斤?”李光地尖著嗓子叫了一聲。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一般來說,在清朝,由於種子技術落後,就算再精耕細作,畝產也就三四百斤,這還得趕上風調雨順的年份。
一千五百斤是什麼概念?
一個六口人的家庭,只要一畝地基本上就能夠養活了。
“一畝地產稻子一千五百斤……不,打個折扣,就按一千斤算,一頃地是十五畝,就是一萬五千斤,東北有三千萬頃……我的天啦,也就是說,只是東北的稻子就能夠養活整個大清三萬萬老百姓的,這個……小賈大人不是開玩笑的吧?”李光地李大人想著,下巴都快要掉下來了。
“大人……這……不是開玩笑?”李光地的聲音有些發顫。
“你看俺表情,像是在開玩笑麼?”
你小賈大人從來都是這種像在開玩笑的表情,誰知道你是不是在開玩笑?
陸續趕上來的官員們聽到這段關於“畝產一千五百斤的稻子”的對話,都驚呆了。
“既然是這樣,我等恭請大人,把賜你仙稻的老先生請出來,這就是神農再世啊,應該受到世世代代的瞻仰……”
“他走了,永遠地走了……賜俺仙稻之後,靜悄悄地走了,他的確是神農再世,應該受到世世代代的尊敬和仰望……”想到後世袁老的離去,寶玉(燃小石)有些黯然神傷。
眾人也有些黯然。
走進一草屋大棚,大家看到的是長三十丈,寬十丈,高一丈五的大空間。
這就不是“草屋”,更像一個大車間。
在“大車間”裡擺放著一排排大木架子,木架子上都是長五尺寬三尺的土陶托盤,托盤裡都是黃綠黃綠的兩寸秧畝,這樣的土陶托盤一排就擺放了三十個,一個架子是五層,在這大棚裡一共有一百個這樣的大木架子……
這就是寶玉(燃小石)穿越時帶過來的水稻良種種子的後代培育出來的。
從穿越過來之後,寶玉(燃小石)就開始以此為基礎進行重新培育。
一般來說,進行雜交的水稻種子種出來的水稻做為種子進行再種植,都會大量減產的,但是自己帶著穿越過來的水稻種子,雖然有所減產,但幅度不大……也許是袁老在天之靈在保佑吧……俺要把這些雜交水稻在東北,在整個中國,不,應刻是全世界,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種,讓它養活整個世界……
寶玉(燃小石)在心中默默祈禱的時候,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
“總督大人,這些秧苗……黃不拉唧的,只有兩寸,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農夫栽種的秧苗,至少得五寸以上才能夠正常生長……大人不會是用這個來敷衍咱們的吧?”
納蘭性德看了兩眼自己的老師李光地,然後向寶玉(燃小石)拱了拱手,說道。
這的確突破了納蘭性德心目中的“秧苗”概念。
同時,他也說出了在場所有官員的疑慮。
春耕春種農事,真的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耽誤了真的會死人,有的人會掉腦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