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內。
一段歡樂的相聲(劃掉)對對子後。
兩人各自收起玩笑的神色,變得正經起來。
張梓悅道:“今天,是大年三十,相信無論是在外工作,還是求學的人,這個時候應該都已經回到,或者正在趕回家的路上。”
“但是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還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能回家過年。下面,我們就透過一條影片,來認識一下這些在過年期間,依舊奮鬥在一線的人員,順便聊一聊他們的新年願望都是什麼。”
她說完,螢幕上開始放起了影片。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群不同職業的人。
有民警、有環衛工、有戍邊英雄、有鐵路乘務員、有消防戰士、也有醫護人員。
而除去這些職業名稱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勞動人民。
他們操著不同的口音,講述著自己的新年願望。
忙於工作的民警:“新的一年,我想找個女朋友!”
頭髮花白的環衛工:“我希望兒子能考上大學。”
年輕的戍邊英雄:“家裡人都平平安安的!”
吃著丈夫送的餃子的鐵路乘務員:“我希望列車停靠的時間能久一點,這樣我和他見面的時間就長一點。”
消防戰士:“明年我想休個假,好好陪陪她。”
婦產科的小護士:“我想有一個自己的孩子。”
他們的願望,聽起來並不像之前兩位主持人的那樣高大上,但卻更能打動人心,也更能引發電視機前觀眾的共鳴。
這也是央視這些年來,堅持去採訪普通民眾的原因。
讓普通人發聲,替普通人發聲,是央視存在的意義。
“這些人用自己的分別,換來了我們的團聚,向他們致敬!”
“說的真好,向他們致敬!”
“過年加班,我也回不了家,雖然我沒有他們那麼偉大,但我也靠自己的努力養活了一家人,我驕傲。”
“新年快樂陌生人!也跟現在所有依舊在外,回不了家的大夥說一聲,新年快樂!”
“謝謝,你也新年快樂!不過我之所以大過年的加班,都賴唐赫鳴。”
“???你也是央視的?”
“不是,我是流水線質檢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