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牧。
一個觀眾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熟悉,是因為大家都聽過他的名字和事蹟;陌生,是因為他畢竟是古人。
大家知道他,都是因為歷史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當這個兩千多年前的老物件出現在他們面前時,那感覺又不一樣了。
影片裡。
任銘圍著玻璃罩轉了三圈,看著南文瀚,問道:“南院長,您是怎麼確定這是蘇牧使用過的旄節,我看著上面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身份標識啊。”
他心裡當然清楚,這就是蘇牧當年用過的那根,因為他可是親眼見過的。
他之所以由此一問,其實是在替觀眾發問,這是他的工作。
南文瀚可以透過他的發問,向觀眾科普。
而觀眾們也確實很想知道,國家是怎麼確定文物身份的。
南文瀚笑道:“它不用身份標識,因為它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
任銘配合問道:“哦?那它的特殊之處是什麼?”
南文瀚道:“首先,它是從蘇牧的墓中發掘出來的。其次,你往這看。”
他手指著旄節的頂部那塊金燦燦的金屬,道:“一般的旄節,這個部位都是由青銅或者黃銅製成的,唯有這根,用的是黃金。”
任銘仔細看著眼前的旄節。
昨天,在時空觀察器裡的世界,它還被蘇牧握在手中;今天,它就出現在展臺的玻璃櫃裡,與他“對視”。
滄海桑田,世間萬物變幻無常。
兩千多年過去了,強盛的大夏王朝,早已同這根旄節的主人蘇牧一起化為雲煙,成為史書上的文字。
而它,卻跨越時空來到今天,並與他對望。
這讓任銘產生了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
他發呆了一陣,回過神來後,看著鏡頭道:“一根旄節,見證民族氣節,《寶藏裡的夏國》,我來了。”
影片結束。
唐赫鳴道:“讓我們掌聲有請一號國寶守護人,任銘!”
臺上的“竹簡”升空,任銘一身西裝,從中走出來。
周圍燈光閃爍,襯的他更顯英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