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兒臣知錯了,知錯了,還請您恕罪啊!”朱高煦泣不成聲。
現在的情況很明瞭,朱棣因為這件事震怒了,檀香如意失竊,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知錯就好,不推脫,不逃避,不愧是朕的好兒子,既然如此,來人啊,把漢王朱高煦壓下去,亂棍打死!”朱棣大袖一揮,眼瞳中流露出的,是無盡的冷漠。
聽到這話,朱高煦直接傻眼了,就連暗自幸災樂禍的朱高燧,也是一臉懵嗶,怎麼回事?不就是丟了一柄檀香如意嗎?
雖然朱高煦存在失職之過,但罪不至死啊,父皇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竟然要將老二亂棍打死?
哪怕是朱高熾,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認為是他出現了幻聽。
要知道,作為最像朱棣的兒子,朱高煦深得朱棣的寵愛,上馬殺敵,統兵作戰……無一不通,起兵靖難最終能取得勝利,少不了朱高煦的功勞。
仗著父皇的寵愛,朱高煦行事不知收斂,犯下的過錯不計其數,比失職之罪大的,更是比比皆是,但父皇最多口頭上責備幾句,罰沒幾個月俸祿,何曾如此嚴厲地懲處,甚至要了朱高煦的小命?
“父皇,我知錯了,求求您,網開一面吧!”朱高煦懵了,差點嚇尿了褲子。
他知道朱棣的性格,說一不二,一旦做出決定,就不會更改,這豈不是說,他就要小命不保了嗎?
“勉之,世子多疾。”朱棣走到朱高煦面前,彎下腰,朝著他說了這麼一句,然後淡淡道:“這話,我怎麼不記得曾經對你說過啊,你怎麼能到處宣揚,這句話是我親口告訴你呢?”
朱高煦心中一驚,猛地抬起頭,正好與朱棣的目光產生交集。
當初起兵靖難,他憑藉過人的膽識,和勇猛的武藝,數次力挽狂瀾,拯救父皇的性命,和文弱的瘸腿大哥形成鮮明的對比,欣喜之下,朱棣才對他說了這句話。
朱高煦可以十分肯定,他沒有聽錯,為什麼現在父皇卻不承認了?
無情,冷漠,殺戮,殘忍……
朱高煦從朱棣的目光中,讀到了很多情感,每一種情感最終通往的,只有死亡兩個字。
他清楚地感知到,這一次父皇是真的動了殺心。
朱高燧眼珠子一轉,他似乎想通了父皇為何要亂棍打死老二。
要知道,太子和漢王素有不合,這是滿朝文武人盡皆知的事情,但由於父皇御駕親征,遠征蒙古,將國事交給朱高煦,哪曾想,朱高煦本就不是這塊材料,在他的治理下,國家變得一塌糊塗。
父皇班師回朝後,瞭解到這一切,不由得震怒,而朱高煦竟然不知收斂反而到處宣揚,見人就說,皇上曾經親口提醒他,勉之,世子多疾。
這話是什麼意思?
你好好加油吧,太子身體不好,你努努力,就能取代他,成為新的太子。
這話,父皇說可以,但你說不行,因為你是皇子,大明朝雖然是朱家的天下,但朱家的主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父皇,和你沒有半點關係。
朱高煦心中一片冰寒,宛若泥塑木雕般僵硬在原地。
雖然他明白,父皇也知道,這句話是他親口對自己說的,但現在,父皇就是不承認了,你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