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棣答應,楊榮當即告辭,轉身離開大殿,準備回去鞏固技藝,為即將到來的比試養精蓄銳。
回到府中,楊榮鋪開宣紙,凝神靜氣後揮毫潑墨,不到半個時辰,一幅栩栩如生的畫作映於眼前。
自從得到陸羽的幫助,領悟畫意後,楊榮感覺對於繪畫,自身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技藝愈發嫻熟,能將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映現於宣紙之上。
“區區東瀛使團,就憑這幅畫作,足以碾壓他們之中的任何一人。”
楊榮一臉淡定,對即將到來的比試,充滿了信心。
要知道,古往今來,精通作畫的大師不計其數,其中不乏天資聰穎者,年僅十幾歲,便能與名垂青史的大家相提並論,但要說領悟畫意,還真沒有幾人能做到。
就楊榮所知,近兩百年,領悟畫意者,只有兩人,一個是陸羽,另一個就是他。
關於陸羽的層次和境界,哪怕是領悟了畫意,楊榮依舊無法揣度,畢竟,自己是神,和自己能造神,是兩碼事,陸羽不但自己領悟了畫意,還能讓他領悟畫意,是至今已,楊榮依舊感到深深的不敢置信。
“雖然我不及陸公子,但料想對付佐藤深井幾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領悟畫意至今,他不敢有一天鬆懈,時常打磨技藝,使得自身對畫意的領悟更加融會貫通,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就他所知,東瀛人雖然擅長煉丹,湧現了不少所謂的煉丹大師,但在作詩作畫方面,一直平平無奇,真是想不通,佐藤深井他們反其道而行之,選定這個他們並不擅長的專案,到底是為了什麼?
……
五天後。
身為大明朝的太子,朱高熾得知楊榮即將出戰東瀛使團的訊息,早早就來到了比賽場地,卻發覺不少人已經到了。
“想不到太子爺都來了。”朱高煦斜睨了朱高熾一眼,冷冷道。
之前,他本想借著咸寧公主事件,狠狠打擊朱高熾,沒想到,竟讓朱高熾奇蹟般躲過去了,心頭大為惱火。
對於朱高煦的挑釁,朱高熾視而不見,他現在可沒時間和朱高煦較勁,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擺在眼前。
“我聽說,此次東瀛使團派出的,乃是身為大使的佐藤深井,不知道楊榮大人,究竟能不能獲勝。”某文臣頗為擔憂道。
他聽聞東瀛使團來勢洶洶,在第一場比試中,那個叫千菊丸的傢伙,連半步天丹都煉出來了,由此可見,使團成員沒有弱者,即便出戰的是楊榮,他依舊心裡沒數,萬一馬失前蹄了呢?
“怕什麼怕,你難道忘了,楊榮大人不但畫技高超,更是在前不久領悟了畫意,畫意代表著什麼,你不會不知道吧,還能問出這麼愚蠢的問題,難道你的腦袋裡,裝的都是漿糊嗎?”有武將喝斥道。
比試即將開始,你提出質疑,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嗎?我怎麼不相信,還能有人,比領悟畫意的楊榮大人更厲害,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畢竟事關大明的領土歸屬,尤其是第二場比試,如果大明贏了,自然沒有進行第三場的必要,但要是東瀛贏了,無異於有了喘息的機會,事關未來走向的一場比試,自然牽動了無數人的心,所以前來觀看的朝廷重臣絡繹不絕。
“你們不知道,今天早上,我得到訊息……這麼和你說吧,佐藤深井這人很不簡單。”那位文臣壓低了聲音,“依我拙見,本場比試,究竟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話語間,充滿了濃濃的擔憂,不為別的,這些年,他在仕途上順風順水,沒少仰仗楊榮的提攜,所以他不願意看到,在這場意義重大的比試中,出現楊榮不敵佐藤深井的一幕。
“杞人憂天,一群東瀛的倭人,還想在大明朝的地盤上逞威風?”有文臣不相信。
楊榮的作畫水平,他曾親眼見過,當時便驚為天人,尤其是在領悟畫意後,境界已然不是他能窺探的,這麼厲害的大家,怎麼可能不如區區的佐藤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