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錄司。
看著面容憔悴,精神不振的朱棣,姚廣孝捋著花白的鬍子,心中感慨萬千。
想當年,他下定決心追隨朱棣,並坦言要贈送朱棣一頂白帽子,而後更是與其舉兵靖難,至今已然十餘年,往昔發生的一切,至今仍歷歷在目。
如今國富民強,四海昇平,繁雜的政務,也近乎拖垮了這位鐵血帝王。
“陛下,你老了。”
姚廣孝端著茶盞,輕飄飄說了一句。
倘若有其他人在此,聽到這句話,恐怕會直接嚇昏過去,朱棣是誰?大明朝的天子,開創盛世的無畏帝王,殺伐果斷絲毫不遜色其父,洪武大帝朱元璋,敢說他老?
你是老壽星上吊,嫌活得長了嗎?
熟料,聽了這話,朱棣也不怒,而是聳了聳肩,饒有興致道。
“朕看你這個傢伙,才是老的不成樣子呢。”
倘若不是姚廣孝,恐怕他現在早已身首異處,又或是蹲在哪個豬圈裡,吃一輩子豬屎,曾經無數個困惑的日夜,是姚廣孝規勸他當以民心為重,當以天道為己任,莫要不問蒼生問鬼神。
新朝建立後,姚廣孝,這個可以說是靖難最大的功臣,沒有之一,本該享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和地位的智囊,竟然出人意料地放棄了朱棣賜予的一切,府邸,宮女,金銀財寶……他統統不要,高官,厚祿……他一概拒絕。
上朝時穿朝服,退朝後仍舊回到寺廟居住,對於姚廣孝的異常舉動,滿朝文武,無一人能理解。
朱棣心裡清楚,當年跟隨他舉兵靖難的隨從,寧可放棄安寧的日子,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和他造反,為的不就是加官進爵,榮華富貴嗎?
顯然,在這群人眼裡,至少以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姚廣孝和他們沒有區別。
但姚廣孝的選擇,卻一次又一次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其他人或許不能理解,但朱棣對於姚廣孝,這個他亦師亦友的存在,看的比任何人都透徹。
朱棣曾經不止一次捫心自問,如果靖難成功後,姚廣孝不知收斂,他會不會因為功高震主而將姚廣孝處決?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即便姚廣孝是他建立永樂王朝最大的功臣,畢竟,大恩即大仇……哪怕是天子,也概莫能外。
這或許就是姚廣孝的恐怖之處,精明到知進退,明榮辱,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但即便如此,朱棣也不是沒動過想要殺掉姚廣孝的念頭,畢竟,姚廣孝知道他太多的秘密,唯有死人的嘴巴,才是最牢靠的,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朱棣愈發感到身為帝王的孤獨,在他看來,哪怕是親生兒子,尊敬的,也不過是他的權利,而姚廣孝,可以算得上是他唯一的朋友了。
“聽聞琉球使團滿意而歸,大使阿魯善說,回去後要奏請中山王,親自向陛下表示最真摯的感謝。”姚廣孝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