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肅宗開口,顏真卿上前一步道:“太子,此言差矣。白將軍領兵征戰沙場,為大唐拋家舍業。我們不但沒有照顧好他的家人,反倒讓宵小之輩騷擾公主殿下。此事,是朝廷有虧在先,怨不得白將軍大動肝火。
臣以為,若就此責罰白將軍,恐怕寒了三軍將士的心,引起更大的是非。”
太子李俶心中暗罵:“老匹夫,仗著一把年齡,打胡亂說。故意讓我難堪不是?你等著,等本王日後登了基,第一個便廢了你。”
說罷,李俶用眼角瞥了一眼行侍中苗晉卿,偷偷使了一個眼色,希望他出列懟顏真卿幾句。
苗晉卿假裝沒有看見太子的眼神,心道:“這個頭,我可不能出。沒想到白復火這麼大,看來這次是真惹毛了。我還是謹慎點好,倘若出言不慎,下次安西鐵騎馬踏的,可就是我的苗府咯。”
金鑾殿上拎包行走,哪一個不是千年修成的狐狸?
群臣老奸巨猾,心裡跟明鏡似的。
白復大鬧竇府,就是假戲真做,演給朝廷看。
這次江淮平叛,白復立下大功,賞無可賞。群臣察言觀色,按照權力遊戲的老規矩,給白復狠狠潑了一盆髒水。
白復原本也識相,認罪悔過,自汙名節,配合演了這場對手戲。
欽差宣慰完畢後,朝廷給白復一個‘功過相抵’的定論,給其麾下將領加官進爵,雙方各取所需,留有體面,這事就算過去了。
君臣配合默契,原本可以見好就收。可沒想到,張皇后不知出於什麼目的,竟然節外生枝。
朝臣中,有不少聲援白復的,暗中順水推舟,調白復回京,一方面,藉機收回兵權,一方面讓白復藉機處理家事。
瞭解白復的朝臣,知道白復不是一個好欺負的主兒。張皇后蹬鼻子上臉這事,一定會激怒白復。
但誰也沒想到,白復深諳兵法,吃了啞巴虧後,不是戒急用忍,而是借力打力,順勢而為,鬧出一個對自己極其有利的局面。
琴挑公主這事,說小了,就是宮闈風流韻事,不過是個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可鬧大了,就是勾引出徵將士家卷,擾亂軍婚的罪名。一旦處置不當,嚴重影響唐軍軍心,危及社稷。
無怪肅宗龍顏大怒。不僅宮裡有個不省心的敗家娘們兒,更有個心胸狹窄、不識大體的太子。
肅宗只覺一陣眩暈,氣的說不出話來。
李輔國見狀,趕忙把肅宗攙扶回宮。
陛下起駕回宮了,朝會自然散了,群臣收妥笏板,一番道別後,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