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先生能識郭令公為人傑,而不能知李璘之無成,此理說不通啊?”
張鎬道:“太上皇幸蜀時,老夫步行扈從,直到成都。見證了此事的整個過程。
所以,當永王兵敗時,老夫才向陛下進言,請求對李白從輕發落。”
白複道:“願聞其詳。”
張鎬嘆了口氣道:“當年,安祿山賊峰勢大,太上皇不得不幸蜀避禍。當時,陛下雖然分兵北上,但尚未在靈武稱帝。
為避免李唐皇室全軍覆沒,太上皇任命永王李璘為‘四道節度採訪使、江陵郡大都督’等職,命其在江陵招兵買馬、聚草屯糧、統領水軍。一旦北方戰局不利,便利用長江天險,跟叛軍劃江而治。
李璘手邊雖然兵多將廣,但沒有幾位合格的謀士。太上皇偶然得知李白在廬山隱居,於是命永王李璘徵召李白出山。
為了打消李白的顧慮,太上皇給李白吃過定心丸——‘如果事敗,朕自會保你。’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再後來,陛下靈武稱帝,下詔讓永王李璘回蜀陪伴太上皇。
此時,兵精糧足、羽翼已豐的永王自然不肯放棄割據一方的機會。陛下這才下令淮南節度使高適等將領平定永王之亂。
說到底,還是戰時混亂,天子聖旨、朝廷政令分別出自成都和靈武兩處。文武百官一時間,無所適從。
李白輔左永王,乃是奉太上皇旨意,在當時並無不妥。正因如此,所以陛下才最終赦免李白謀逆之罪。”
白復恍然大悟。這段公桉,總算有了答桉。
白復感慨李白才華橫溢卻時運不濟,心想:“太白先生還是太單純了,怎能對玄宗的話如此認真。這種卸磨殺驢的事,玄宗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
李輔國很快便獲知張武之事。得知養子被當街棒殺,李輔國勃然大怒,氣得咬牙切齒。
麟德殿上,他在肅宗面前長跪不起,連哭帶泣,請求嚴懲金吾衛。
肅宗宣白復進殿,詢問此事。
李輔國本想倒打一耙,參白復一本。沒想到,在場的證人裡竟然還有越王李系等皇子。
有了越王李系等多位皇子的左證,是非曲直很快水落石出。獒衛無視大唐律令,就對朝廷重臣抄家拘禁的暴行徹底曝光在肅宗面前。
肅宗龍顏大怒,一腳將李輔國踹倒在地,把李輔國罵的狗血淋頭。肅宗讓李輔國約束獒衛,膽敢再有下次,定斬不饒。
肅宗拂袖而去,將李輔國一個人晾在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