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方向設有練兵校場,是邊軍操練人馬之地。
雁門關長城沿著東西兩側山峰綿延修築,將老營口、陽方口、東隆口、西陘口、匕樓口、大石口、石口、馬蘭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連為一體。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為內長城之“外三關”,以雁門關為中心,長城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線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
在雁門關守將馮騰的陪伴下,白復和尉遲驃騎、荔非戍堡等將領登臨雁門關城樓,只見城樓碉堡堅固、關牆雉堞密集,烽火堠燧遙相呼應,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登高一望,長城內外,峰巒疊嶂、群山蒼茫。長城如同一條巨龍,在崇山峻嶺中百轉千回,蜿蜒盤旋,令無數英雄折腰。
白復是第一次見到長城,瞬間被長城巍峨雄偉的氣勢震撼。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凝望萬里長城,白復心潮澎湃、豪氣頓生,為大唐而驕傲。
戰旗獵獵,凜冽山風掃過白復面頰,呼嘯而過。
雁鳴啾啾,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
一片落下的雁翎,被山風裹挾,卷向天空,幾個徘徊,翻過長城,飛向無垠的曠野……
白復一陣恍惚,頓有時空穿梭之感。
就在這雁門關上,同一地點,不同時空,上演過無數或壯烈、或悽美的往事。
漢高祖劉邦北征匈奴,被困白登,要靠賄賂冒頓單于閼氏,方能脫困。
昭君出塞,靠和親,讓胡漢邊界,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一部雁門關史,就是半壁中原史。
守將馮騰指著群山之巔的烽燧道:“秦始皇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套之地,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乃修築萬里長城。
從雁門關往寧武關、偏頭關的長城都是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修築的。
雁門關的西北,就是馬邑。當年漢武帝曾經設下馬邑之謀,試圖全殲匈奴主力。只可惜訊息走漏,錯過生擒單于之機。
數年後,飛將軍李廣、名將衛青、霍去病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