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節選自《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晏幾道(宋)
……
乾元三年年初,朝廷做出幾項邊境官員的任命:
因於闐王(XJHT市)尉遲勝和四鎮節度使皆入中原平定叛軍。正月二十四日,朝廷任命尉遲勝胞弟尉遲曜為四鎮節度副使,暫代管于闐國國務。
巴蜀西北的羌族黨項部落,不斷蠶食大唐邊界,逼近京畿。
朝廷分割邠寧戰區(總部設邠州, 今陝西彬州市),另設鄜坊丹延戰區(總部設鄜州,今陝西省富縣),也稱渭北戰區;
命邠州州長桑如珪兼邠寧戰區節度使;命鄜州州長杜冕兼鄜坊丹延戰區節度副使,分別迎擊党項部。
正月二十六日,朝廷再任命老將郭子儀兼上列兩戰區節度使, 但並不到職,仍留京師,只是利用郭子儀的威名鎮撫。
據傳, 朝廷不將兵權交給郭子儀,是宦官李輔國和魚朝恩的意思。
說到李輔國,那夜李光弼和白復徹夜長談,反覆談及此人。
李光弼告訴白復:“為將者,不僅要知軍事,更要懂朝政。統兵一方,更要時時關注朝堂上的動靜。
如今,朝中權柄不是掌握在幾位宰相手裡,而是掌握在宦官李輔國手中……”
馬嵬坡之變,李輔國是擁立肅宗即位的主要功臣之一。
肅宗靈武登基後,授予李輔國元帥府行軍司馬的要職。此職位是戰時臨時編制,權力甚大:凡皇帝陛下向文武百官釋出的詔命,各地呈遞給朝廷的檔案奏章,全部要經過李輔國閱處。此外,朝廷和軍隊中最重要的印章、符節等物,也都由李輔國掌管,甚至連軍中的早晚號令, 一律要由李輔國發布。
收復兩京後, 李輔國的權力越來越大,常住宮中,專門掌管北衙禁軍。皇帝的詔書敕令,必須經過李輔國簽字才能釋出;宰相和百官在所上章奏,以及肅宗下達的各種批示和詔命,都要經過李輔國的“關白、承旨”,也就是中轉。
相當於代行天子之權!
李輔國每天在銀臺門官署內辦公,天下之事,事無大小,全憑李輔國一人裁決!事過之後,再向肅宗奏報。
李輔國深知自己身份,以宦官之身干政,與朝廷法度不符。
為了鞏固權力,避免百官彈劾,李輔國設定了一個秘密機構—獒衛,豢養了數十名為虎作倀的江湖異人術士,充當鷹犬, 專門到民間刺探百官隱私。
一旦發現政敵的把柄, 立刻將人海捕下獄, 命獒衛刑訊逼供,屈打成招。一旦罪名坐實,家族男子株連絞殺,女眷婦孺送入掖幽庭為奴。
朝中百官,聞獒衛之名而色變。攝於獒衛淫威,朝中六部對李輔國唯命是從,無人膽敢抗拒違逆。
御史臺或大理寺羈押的重犯,只要能託關係重賄李輔國,即便是案子尚未審結,李輔國也能隨意把人犯提到了他的銀臺門官署,任意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