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明宮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明宮詞 (2 / 2)

登臨長長的龍尾道,氣勢宏大的含元殿如日之升,豁然出現在眼前,“仰瞻玉座,如在霄漢”。

含元殿為大朝之所,元正、冬至於此聽朝。

白復此前隨百官入宮上朝,目不斜視,不敢四處張望。這是第一次欣賞這座宏偉雄健的宮殿。

含元殿位置在龍首原南緣,坐落於全城之脊,此處“終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窺”。

含元殿巍峨壯觀,殿身面闊十數間。單層殿,重簷廡殿頂,兩側伸展出左右廊道,廊道南折斜上,連線斜前方高臺上的翔鸞、棲鳳二閣,“左翔鸞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

兩閣東西相距五十來丈,與主殿構成凹形平面,圍合出大殿前約二百餘丈空地,氣勢極為恢弘。

往北過宣政門,來到宣政殿,殿庭寬廣,這裡是常朝之所。再北過紫宸門,到達紫宸殿,這裡為日朝之所,殿庭相對較小。

紫宸殿的北面是廣袤無邊的後宮殿宇和林苑,波光粼粼、錦珠瀲灩的太液池居中,池中有蓬萊之山。

在太液池西畔和大明宮西牆之間的丘地上,坐落著麟德殿。麟德殿由四座殿堂組合而成:前、中二殿為單層單簷廡殿頂,後殿和障日閣為兩層單簷歇山頂。

四殿組合的麟德殿實際建在兩層高的石階大臺座上,殿宇高低錯落,景象宏大壯麗,在臺座前後左右,各有一個方形的高臺,臺上建有單層歇山頂的鬱儀樓和結鄰樓兩座小殿和東西兩亭,分別以弧形飛橋與中後兩殿上層連通。反襯出主殿的偉岸和瑰麗。

麟德殿是皇帝賜宴群臣和各國使節的地方。由於鄰近西垣,便於群臣疏散,又不干擾大明宮主殿群和後宮殿宇,故皇室經常在此舉行馬球、蹴鞠、歌舞宴會等活動。

青鸞公主告訴白復,代表作品等。設計和營造大明宮的將作大匠是繪製《步輦圖》、《昭陵六駿》和《凌煙閣功臣圖》的中書令閻立本。

監造者是主管農業的司農少卿梁孝仁。

白復聽罷,愈發來了興致。

閻立本繼承家學,又師法張僧繇、鄭法士等,自成一派,將魏晉以來“精緻而臻麗”的繪畫,推進為“煥爛而求備”的唐代繪畫。閻立本善畫道家、釋家、人物、山水、鞍馬,尤擅透過繪畫刻劃歷史人物性格,被譽為“六法皆備”。其畫作線條剛勁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著,筆觸較顧愷之細緻,人物神態形象逼真傳神。

其作品倍受當世推重。《太宗真容》、《秦府十八學士》、《凌煙閣功臣二十四人圖》等畫作,被時人列為“神品”,譽之為“丹青神化”。

然而,當時官場卻認為閻立本是個靠“末伎小道”獲得晉升的小人,經常將其與赫赫軍功的名將姜恪對比。同僚譏諷閻立本無戰功,僅憑建造殿宇、丹青繪畫獲得高位,完全不能與左相姜恪相提並論。故時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之嘲。

徐太傅曾經給白復講過一段閻立本的往事:

當年太宗皇帝因欣賞閻立本的畫工,便經常召他入宮作畫。某年暮春時節,太宗率侍從文士泛舟,見異鳥在湖面徘徊,遂興致大起,命在座侍臣當場賦詩讚詠,又命閻立本入宮作畫,以助雅興。宦官們當即向岸上呼道:“召畫師閻立本到青苑玉池拜見皇上!”

按宮廷規矩,畫師入宮,須伏於地,仰視皇帝作畫。

閻立本此時官至主爵郎中,乃是吏部主爵曹主官,掌管封爵之事。雖為朝廷命官,卻不得不按規矩行事。閻立本奉旨跑步趕來,不顧大汗淋漓,立即俯身作畫。

汗流浹背地之餘,抬頭所見,除了太宗皇帝的雍容,還有一幫侍從文士眼中的不屑。這一刻,讓閻立本滿面羞愧與屈辱。

回到家中,閻立本鬱結難消,憤憤不平。他訓誡幾位兒子:“我自幼飽覽群書,無論詩文還是論策,絕對不輸於同僚。如今雖官居要職,卻因擅長繪畫而被人稱為‘畫師’,呼來喚去好比卑賤的雜役奴僕。

辱莫大焉!

你們要深以為誡,勿習此‘末伎小道’。”

白復將這段故事講給青鸞公主,青鸞公主聽得興致盎然,道:“沒想到,大明宮還有這般典故,有趣得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