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四百一十八章 發丘將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一十八章 發丘將軍 (2 / 3)

孫富彷彿覺察到了眾將的心思,笑道:“對,富貴平安,我們鄉下人取名,就是圖個吉利。”

李光弼心道:“察言觀色,好厲害的角色。”趕忙收起輕慢之心。

孫富笑道:“漢末時,我家先祖在曹操軍中效力,說起來也曾是軍旅之人。

祖上怕後世子孫吃苦捱餓,傳下來一門見不得光的手藝。雖然是雕蟲小技,但畢竟是先祖的絕學,為了不讓家學失傳,我們兩兄弟偶爾技癢難耐,也小試身手。

白覆在信中曉以民族大義。‘救民水火就是積德行善,是無上之善舉’。

每一個倒鬥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害怕遭到幽冥妖鬼的報復。一旦有了錢,都願意積德行善,佈施祈福。

白復洞察孫氏兄弟的心思,憑藉此點最終打動兩人,將這兩位老友動員起來,欣然前往太原,輔佐唐軍。

……

孫氏兄弟勘驗太原城後,根據城牆四圍地形,設計地道挖掘圖,把城外主要道路的地下,用“中”字型通道連線起來。

數十日後,在孫氏兄弟的指揮下,太原數千軍民齊上陣,在太原城四周深挖壕溝,在太原城外築成了數道‘地下長城’。

孫氏兄弟親自示範地道挖掘:將地道挖下一段後,再往下挖1米多深,又向前挖1米多長,再往上拉,形成“凹”字形狀。

在修築過程中,為解決地道里的通氣和飲水難題,孫氏兄弟將地道的通風口與地面上的器物,如煙囪、水井、牆頂、樹洞等巧妙地結合起來。

建好後的地道如蛛網,密密麻麻連線;地堡若蟻穴,層層疊疊分佈。城內城外相通、村村相連,既能隱蔽、藏人、轉移,又能儲藏糧草輜重,運兵、作戰等……

李光弼時不時跑進地道查勘工程進度,對這兩位世襲罔替的發丘、摸金傳奇,欽佩不已:

建好的地道一般寬二米、高一米半、頂部壓土厚二米以上。地道內設有了望孔、弩箭孔、通氣孔、陷阱、活動翻板、指路牌、水井、儲糧室等。

地道入口隱蔽巧妙。牆壁、灶臺、水井、碾盤底、樹洞、野地崖旁都有偽裝的地道洞口,

為使敵人不敢入洞,唐軍在地道入口的下端修築陷阱、陷阱上覆蓋一塊活動翻板,底部倒插著竹籤、尖刀。

翻板平時用木棍支撐,可以走人。一旦燕兵進入地道,唐軍就可將支撐翻板的木棍抽開,燕兵踏上翻板,就會掉入陷阱,被利刃洞穿。

兩條或多條地道的連線處設有翻口——帶軸的木板或石板蓋。當翻口翻過一定角度後,即堵死某條地道而開通另一地道。利用翻口,可誘導燕兵進入陷阱或死衚衕。一旦進入死衚衕,唐軍可透過兩側的箭孔狙擊燕兵。

地道主巷分上下復洞。地道支線縱橫交錯,“棋盤路”猶如迷宮,沒有唐軍帶領,就算燕兵殺進來,也會迷失方向。

若燕兵發現洞口,進入地道,唐軍可利用地道內設定的觀測孔,觀察燕兵動向。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