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三百七十章 世間再無楊貴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七十章 世間再無楊貴妃 (3 / 3)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楊國忠和哥舒翰嫉妒猜忌,劍拔弩張的爭鬥,讓整個戰局的有利形勢瞬間崩塌。

在楊國忠的慫恿下,玄宗擔心貽誤戰機,命哥舒翰率部東征,進攻陝郡,克復洛陽。

哥舒翰大驚,連夜奏疏玄宗道:“安祿山久經戰陣,叛亂蓄謀已久。此乃誘敵深入之計。一旦我軍出擊,正好落入圈套。我軍據險而守,以逸待勞,時間一長,叛軍糧草不濟,民心盡失,軍心必亂。屆時,伺機而動,一戰而定。”

郭子儀和李光弼也同時上奏,只要潼關堅守,拖住叛軍,朔方軍就能直搗范陽,覆其巢穴,平定叛亂。

然而,戰局剛剛曙光,玄宗就迫不及待一場大勝。他極度渴望用收復洛陽來挽回顏面,洗刷恥辱。

玄宗不斷下詔,催促哥舒翰出關決戰。‘續遣中使趣之,項背相望’。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顯然不能當真。若抗旨不遵,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人頭就是哥舒翰的下場。

天寶十五年六月初四,哥舒翰“撫膺慟哭”,揮淚“引兵出關”。

大軍出潼關,三天後,抵達靈寶西原。此處北有黃河之險,南有崤山之阻,中間僅有一條狹長的隘道。正是兵法中的支地。

“支形者,敵雖利,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遇到這種地形,敵人雖然利誘我,我也不出擊。我們應引軍離開,讓敵人出擊,等敵軍出了一半,我們出伏兵再攻擊他。

哥舒翰顯然知道這條兵法,不敢魯莽進軍,命大軍在隘口夜宿。

如果不是玄宗不斷下詔,催促其加快行軍速度,哥舒翰一定不會貿然進入隘道,而是會按照兵法所云,迫使燕軍到隘口決戰,避免被伏擊。然而,軍令在身,只能置兵法於不顧。

果不其然,王思禮率領的唐軍進入隘道後,五萬前鋒部隊全軍覆沒。

龐忠率領的十萬主力不戰而潰。“後軍見前軍敗,皆自潰,河北軍望之亦潰。瞬息間,兩岸皆空。”

十八萬東征大軍,一日之間灰飛煙滅,只剩八千殘兵敗將逃回關中。

六月初九,燕軍崔乾祐兵不血刃地佔據潼關。

潼關失守後,一夜之間,河東、華陰、馮翊、上洛等郡的守軍棄城而逃,拱衛京畿的防禦體系蕩然無存,只剩長安一座孤城……

……

六月十二日

“上以京兆尹魏方進為御史大夫兼置頓使,京兆少尹靈昌崔光遠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將軍邊令誠掌宮闈管鑰。是日,上移仗北內。既夕,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比六軍,厚賜錢帛,選閒廄馬九百餘匹,外人皆莫之知。乙未黎明,上獨與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近宦官、宮人出延秋門。”

玄宗緊急任命京兆尹魏方進為御史大夫兼置頓使,提拔京兆少尹崔光遠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命宦官邊令誠掌管皇宮各道門的鑰匙。

傍晚,玄宗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集合禁衛六軍,賞賜給將士們大量錢帛,又挑選了九百多匹御馬,用以逃亡。

六月十三日黎明,在禁軍護衛下,玄宗帶著宮內皇族家眷和少數大臣西逃。

……

“是日,百官猶有入朝者,至宮門猶聞漏聲,三衛立仗儼然。門既啟,則宮人亂出,中外擾攘,不知上所之,於是王公、士民四出逃竄,山谷細民爭入宮禁及王公第舍,盜取金寶,或乘驢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庫。”

皇帝出逃的訊息傳出後,原本祥和富庶的長安頓時變成一座恐慌、混亂的孤島。無論世家大族,還是平民百姓,人人攜妻挈子,驚惶出逃。暴民趁火打劫,搶掠燒殺,長安城亂成一鍋粥,人仰馬翻,火光沖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