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要不要爭?如果爭,如何爭?爭到何種地步?這就是兵法穴眼所在
兵家出自道家,與其一脈相承諸多兵家道法,與道門如出一轍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兵家看來,爭戰的目的,不在於擊敗對手,而在於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讓己方最大限度獲利戰爭不是殺戮,而是保全
我大唐今日諸將皆在戰場上求勝利,古之名將卻在戰場外求勝利這就是猛將和兵家的差別
學兵法,先要從兵聖孫子學起《孫子》乃百代談兵之祖太宗皇帝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而《孫子》之要義就在於:“明仁義,使機權”六字
……
隨後時日,王忠嗣將平日所學傾囊相授撒豆為兵,斬草為馬,將古今戰役逐一剖析,以戰說法,道破玄機
不僅如此,王忠嗣還將天下山川、地理氣候、風土人情一一道來,讓白復默記於心
牢獄再不是一種束縛,方寸之間,壺中日月,白復受益良多
……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這一日,講到《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古今勝敗,一誤而已比如弈棋,一著失誤,滿盤皆輸”
王忠嗣道:“‘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兩軍對峙,你要先安營紮寨、整束兵馬,立於不敗之地,等待對方失誤如果對方不失誤,就一直熬下去,看誰糧草多一旦對方沉不住氣,露出破綻,有隙可乘,就要集中兵馬,一擊制勝,圍而殲之
敵人失誤的時候,不要錯過敵人不失誤呢?多方以誤,想辦法引誘他失誤”
白復點頭讚道:“對,兵不厭詐詭道應是兵法的核心吧?”
王忠嗣搖頭,道:“孫子曰:‘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先勝後戰才是兵法的核心!”
善戰者透過對“道、天、地、將、法”這五事和“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這七計的精密計算來決定是否戰爭
經過周密的部署,獲得優勢地位,取得優勢條件後,善戰者才投入戰鬥,這樣贏的勝算才大
而很多將領莽撞粗魯,一見對手,衝上去就打,企圖在戰鬥中捕捉戰機,僥倖獲勝這樣往往輸的機率更大
先勝後戰,周密的部署,取得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作戰,絕不心存僥倖,這就是兵聖之道
戰爭之殘酷,遠超乎人之想象‘立不可怒而興兵,將不可慍而致戰’真正的主帥不會因憤怒發動戰爭,不會為利益發動戰爭,不會為情懷發動戰爭,甚至不會為正義發動戰爭
他發動戰爭只有一個原因:一定能打得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