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子年來,形容何似,儼然一部髭鬚。世間許大,拐上做工夫。選甚南州北縣,逢著處、酒滿葫蘆。醺醺醉,不知明日,何處度朝晡。
洛陽,花看了,歸來帝裡,一事全無。又遠與瓠羹,再作門徒。驀地思量下水,浪綱上、蘆蓆橫鋪。呵呵笑,睢陽門外,有個大南湖。
——《滿庭芳》劉山老(宋)
……
澄明禪師方頭大耳、灰衣灰袍,像一個樸素的農家子弟。但往場中一站,庭如泰嶽,讓人不敢小覷。
山本野獰笑一聲,抽出雪亮的倭刀,刀身斜指天空,準備迎戰。當氣勢聚集到巔峰時,山本野大喝一聲,擎刀衝了過來。
山本野雖然個子矮小粗短,但步伐有力、移動迅速,瞬間來到澄明禪師身前。單腿發力,騰空而起,一刀劈出,凌厲無匹,大有一往無前之勢。
白覆在益州武侯祠附近,曾經與黑衣扶桑武士交過手,知道扶桑刀法剽悍。今日再看,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中原劍法,招式不用盡,講究留有後手,可以從容變化。同時,攻守平衡,攻防兼備。
而扶桑刀法則反之,不留後手,刀走偏鋒,招招搏命。這樣一來,雖然露出重大破綻,卻也讓刀勢更加迅猛、凌厲。尤其是前三刀,刀法簡潔,只有下劈、橫切,平斷三式。但出刀迅捷、剽悍險峻。初次交手,很容易讓對手心驚膽寒。但只要扛住前三刀,隨著時間的延長,扶桑刀法的缺陷也會暴露無遺。
果不其然,澄明禪師顯然沒有與倭國武士交手的經驗,閃躲不及,被倭刀刀鋒所傷。身中數刀,鮮血直流。好在刀口較淺,不在要害,傷勢不重。
澄明禪師人如其名,靈臺澄明,不受傷勢困擾。他雖然中了幾刀,但也漸漸摸清了扶桑刀法的路數。
澄明禪師避開山本野致命一刀,長身一立,一路伏虎拳行雲流水展開。澄明禪師一拳劈在倭刀刀側,盪開倭刀。趁機側身踢出連環三腿,分擊山本野的喉、胸、腹三處要害。這三腿快似閃電,山本野撤刀回救不及,只能圍魏救趙,也向澄明禪師橫踹一腳。
澄明禪師也不躲閃,硬生生接下這一招。山本野只覺踢在沙包之上,心中暗道不好,圍魏救趙之計沒有得逞。山本野還來不及後撤,澄明禪師的彈腿已經踢到。山本野急忙收腹,雖然避過了小腹要害,卻被踢中肋骨。只覺一陣大痛,估計肋骨斷了兩根。
劇痛沒有讓三本野怯懦,反而讓其狂性大發。他野獸般嘶吼一聲,捲土重來。下劈、橫切連續三刀。
澄明禪師避其鋒芒,交叉換步,快速躲閃。
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澄明禪師待其刀勢用盡,舊力已竭,新力未生之際,身如陀螺,雙腿旋風踢出。這招‘旋風踢’,勢大力沉,有橫掃千軍之勢。一腳正中山本野的手腕,將其倭刀踢飛。另一腳踢中山本野的腰肋,將其橫掃在地。山本野如滾地葫蘆,連滾帶爬,好不狼狽。
雙方勝負已定。
山本野狀如野狗,倦曲在地面上。他看著掉在地上的倭刀,臉色蒼白。他慢慢撿起倭刀,正襟危坐,跪坐在地上。他口中唸唸有詞,忽然大吼一聲,將刀切向自己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