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從這種燦爛的文化中汲取養分,旁徵博引,博採眾長,頓悟精進,進入‘道’的境界,方能‘收拾入門’,成為一代宗師。
所以說,學會欣賞庭院園林之美,不僅能增加生活的情趣、審美的品味,更是開闊眼界、培養格局、提升境界、激發創造力的一種方式。
在欣賞庭院園林的同時,感受天人合一思想在掇山理水中的運用,才能理解士大夫對山水的眷戀。
《屍子》曰:‘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人生如寄,山寄於天地,人寄於山川。肉身形骸寄於山水,心神自在逍遙宇宙,這就是士大夫對人生的思考,對天地的探求。‘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酈雪璇言下大悟,再也不敢視園林庭院為玩物喪志之事。
酈雪璇回味片刻後,繼續問道:“太傅,我聽說好的造園師還要懂風水,何為風水呢?”
徐太傅笑道:“這是個好問題,你不問,我也要講。”
徐太傅娓娓道來:“:最早提出‘風水’一詞的人是西漢的青烏先生。到了東晉,郭璞在《葬書》中寫道:‘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後人也把‘風水’,叫做‘堪輿’。認為住宅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地形,能招致屋主或葬者一家的禍福。故,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風水之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我個人研究心得,風水是指人們順應自然,藉助山川河流等地形地貌,以陰陽五行為基礎,八卦九星為元素,以尋龍擇穴為目的,選擇生氣旺盛的風水寶地,使天,地、人三才合一,希望能趨吉避凶的學問。
風水之學一般分為兩大派別:一派是‘理氣派’,以陰陽、五行、八卦等為理論,以羅盤為工具,憑藉方位論吉凶禍福。;
另一派為形法派,講究山水配置,以‘龍、穴、砂、水、向’五大要素為選址依據,形成堪輿五訣——‘覓龍、察砂、觀水、點穴、擇向’。
《青囊海角經》曰:‘山水者,陰陽之氣也……動靜之道,山水而已,合而言之,總名曰氣,分而言之,曰龍、曰穴、曰砂、曰水。有龍無水,則陰盛陽枯而氣無以資;有水無龍,則陽盛陰衰而氣無以生。’
山水者,乃風水陰陽之氣也。陰陽乃風水之核心,‘藏風聚氣’、‘背山面水’、‘山環水抱’,是風水的基本原則。
《管式地理指蒙》亦云:‘蓋以靜之理言,則水為陽,山靜為陰’。
‘陰陽相見’為風水之學的根本法則。‘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陰陽相乘,禍咎踵門’。‘孤陰則不生,孤陽則不長’
山與水即是一對‘陰陽’——山為陰,水為陽。‘山水配置’為‘陰陽相見’的評判標準。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