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一怔,沉思片刻,這才輕輕道:“或許武安王殿下說得對,但我們受梁國皇室器重,如若投靠了唐國,那如何對得起讀過的聖賢書?”
“聖賢書上從未說過讓你們放棄百姓!更何況梁國皇室腐朽,就連太子都失蹤了,你們覺得還有希望嗎?”
寧不器問道,老者搖了搖頭:“皇室之事,豈是下官可以議論的?下官只遵從自己的內心。”
這個人當真是固執,寧不器看了他幾眼,接著點頭道:“好,你若是想走那就走吧,但我相信未來我們還會有相見之日。
願意留下來的那就站在右側,官復原職,我相信你們不會後悔!而且你們的家人應當也都在啟明城之中,回到梁國,你們也難以受到重用。
畢竟梁國之中不會有空缺的官職了,你們回去也只能等著,為官者無事可做,那讀那麼多的書、明那麼多的理又有何意義?”
一群人沉默片刻,幾個人站到了右側,接著站到右側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之中有一些不入品的官員,也有一些官銜不大的官。
漸漸的,一共有八九十人站到了右側,左側只餘下四十多人了,而且人數還在減少。
老者扭頭看了一眼,沉聲道:“你們的氣節呢?”
“知府大人,從前的時候,我們與大唐同歸於大周,那個時候中原七國還是一個國家,我們同根同源,這無關於氣節!
我們讀書明理,熬到這一步不易,回去之後,我們只能一直閒在家中了,無事可做,俸祿自然也就不會有,我們如何生活?
知府大人是清官,這些年我們也從未貪墨銀兩,所以並不富裕,再加上我們的家人、朋友都在啟明城,如何走得開?”
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揚聲道,眸子裡一片落寞,身上的官服都有些陳舊了。
“李明,你素來清廉,忠君愛國,為何會投靠唐國?”知府一臉錯愕。
男子沉聲道:“知府大人,我並沒有說過忠君愛國,而是忠君愛民!”
“這有區別嗎?”知府一怔。
李明點了點頭:“愛國的話那就只能與梁國共存亡,愛民者,百姓在,我就在,我與百姓共存活。
啟明城雖然落入了唐國手中,但唐國並沒有屠城,甚至都沒有騷擾百姓,這顯然是把啟明城當成了自己城池,把啟明城的百姓當成了自己的百姓。
所以我愛民,愛的是啟明城的百姓,忠君,我忠的是明主,梁國皇室的確已經腐朽了,而武安王殿下卻是名聲遠播,當是明主。”
知府沉默片刻,接著拱了拱手道:“武安王殿下,老夫告退,兩個時辰之內一定會離開啟明城。”
說完他轉身就走,身後僅僅眼了二十幾人,餘下來的人盡數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