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伯宇曾經當過寧不器的老師,那個時候他還不是左相,但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儒了,所以楊秀兒才請他教導寧不器,他對於學問講的很是精妙,寧不器收益不淺。
對於寧不器來說,他對管伯宇依舊很是尊重,畢竟他們有過師徒之誼。
“王爺,我們現在說的只是認罪錢而已。”管伯宇輕輕道。
寧不器微微點頭:“老師說的是,我們說的就是認罪錢,約束高消費,這樣不就可以減少國庫支出了嗎?”
皇位上,寧燦點了點頭道:“武安王言之有理,為官者以後賞銀不得超過百兩,從即時起實施,包括這次花魁大賽的賞銀也在其列。
至於認罪錢,可以免了,不過我們需要新的手段來增加國庫收入,既然免除認罪錢是武安王提出來的,那就由他來負責此事了。”
“陛下英明!”群臣同時應道,寧燦直接定了基調,那就不可更改,而且他這種作法不偏不倚,雖然免了認罪錢,但又給寧不器增加了壓力。
寧楚原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但他還是盯著寧不器道:“不知二哥有何良策?”
“父皇,國庫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各種賦稅,只是現在增加賦稅也不可能,畢竟民間賦稅沉重,百姓們已經到了極限,要想國泰民安,那就不能過於苛刻。
所以現在有兩種方法來增加收入,一種是開設消費稅,另一種是鼓勵商業,這樣的話國庫收入應當會大幅度增加。”
寧不器一臉飛揚,左列之中走出一人,身形修長,風度翩翩,頜下有須,這就是戶部尚書樓有道,樓子初的父親。
“下官想問一問武安王如何去操作?消費稅下官從未聽說過,至於鼓勵商業,大唐商人並不少,再如何鼓勵?難不成要減稅?那麼國庫豈不是更加空虛?”樓有道一臉興致。
許多的官員臉上都透著異樣,能夠另闢蹊徑,增加國庫收入,這讓群臣們對寧不器的形象好轉了許多。
寧不器點了點頭:“樓大人,消費稅的意思就是說買東西的時候需要收取稅收,當然,要想每一樣貨物都收稅是不可能的,畢竟那又是在變相增加百姓負擔。
所以我們可以限定貨物的價值,比如說凡是超過百兩銀子的貨物,要收取十兩銀子的稅,而超過百兩銀子的貨物與普通百姓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當然了,購買宅子不在此列。
商人重利,凡百兩銀子之上的貨物一定是獲利極大,所以必須要收重稅,這樣的話一年下來所收賦稅一定會超過百萬兩銀子,足以彌補認罪錢造成的空虛。
至於鼓勵商業,那並不單單是指大唐的商人,而是包括了天下所有的商人,我們大唐要做的只有一點,那就是營造出最好的行商環境,這樣天下商人都會來此。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去。只要我們這片土地足夠肥沃,那就可以吸引天下的商人來此行商,這樣一來賦稅自然就會增多。
我們的賦稅多了,餘下來的六國賦稅必然就會減少,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場看不見的戰爭。”
在場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寧燦也是一臉異樣,目光很亮。
其實前面一項消費稅就是富人稅,但寧不器不可能直接說是富人稅,那樣會把朝堂之中的所有人都得罪了,畢竟士族才是收入最高的群體,所以他才說是收商人之稅。
其實商人重利,多收的稅肯定要算到那些富人的身上,等到他們反應過來時一切已經是塵埃落定了。
當然,這樣的賦稅之策若是換一個人說出來,根本就不會有人採納,寧不器身為皇子,沒有人會當面去反對。
只是鼓勵商業的事情的確是釜底抽薪之計,想一想就讓人覺得有些頭皮發麻,這才是真正的良計。
管伯宇深吸了一口氣,向前邁了一步:“陛下,臣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