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的時間,王氏企業旗下的王氏影業公司發展的十分迅速。
在王小衝的領導下,王氏影業公司在國外不停的出手進行大手筆的併購,讓王氏影業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就已經在國外擁有著巨大的市場份額。
王小衝一邊不停的開拓外國的市場,一邊又緊緊的盯著國內的市場。
最近王氏影業在國內總算遇到對手了,樂視影業。
最近兩年的時間,國內風頭最強勁的就是樂視影業了。
2015年票房最好的電影和電視劇當中,都有樂視影業的影子出現。
2016年剛過完年沒有多久,樂視影業背後的賈老闆完成了新一輪樂視影業的融資。
這一次融資團隊十分豪華。
各種演藝圈裡面有名的明星大咖很多都加入了認購股份,同時還有國內外都有很高知名度的導演加盟,這個時候的樂視影業在國內是十分風光。
王氏企業想要快速的發展國內的市場份額,那樂視影業就是它躲不掉的一個問題。
在電影和電視版塊,張宇的敢為公司暫時沒有佈局,可是在泛娛樂方面,張宇卻早就已經佈局了。
如今吳盈盈負責的網文業務規模越來越大,各種優秀的作品層出不窮,國內很多電影公司都在找敢為公司談收購電影改編權的事情。
豆音短影片和慢手短影片軟體都屬於泛娛樂業務。
雖然電影和電視劇屬於長影片,看起來好像和短影片沒有什麼衝突的地方。
可是短影片卻一直在衝擊著長影片的市場,不停的蠶食著對方的利益。
目前最嚴重的就是短影片軟體上面的影視劇剪輯問題。
短影片的影視劇剪輯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關注,讓長影片的使用者數量大幅度的減少。
同時隨著使用者們使用短影片軟體的平均時間越來越長,發給在其他上面的時間就變少了,長影片的使用者生態遭到了嚴重的危機。
目前國內長影片三巨頭們已經紛紛開始了反擊短影片入侵的行動。
特別是T公司最強勢,直接就把豆音公司告上法庭了。
說短影片的創作者們未經過他們的授權,就剪輯了影視劇,這種行為已經形成了侵權。
豆音公司作為平臺運營的負責方,對於這個行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對於豆音公司和T公司在京都打官司的事情,張宇也知道,不過此時他的注意力並沒有放在這個上面。
對於張宇來說,這個官司對於他根本就沒有絲毫值得重視的地方。
如果豆音公司獲勝了,那短影片平臺進行我行我素,原來幹什麼就幹什麼。
如果豆音公司敗訴了,那就賠償道歉,然後釋出一個公告,說大家以後不要隨便剪輯影視劇,不然的話就要限流了。